二十一世纪宣教受多方挑战
多元化参与会成大势所趋
第 2426 期(2011 年 2 月 20 日) ◎ 要闻
为回应教牧如何面对世代中的宣教幻变的问题,浸信会神学院教牧持续教育中心於一月三十一日上午举办「今日宣教大势与挑战」讲座,由香港前线差会总干事胡乐文博士担任讲员,当日共有十八位教牧及差会机构事奉人员参加。
二十一世纪的开始是「九一一事件」,随後是美伊战争丶印尼海啸......「动荡」似乎成了现世代的代名词。胡博士称二十一世纪有六大特色及标志,包括强调 感官丶多元化丶不稳定丶灾难丶不安全丶价值模糊,结果导致肤浅丶自我丶恐惧的出现。他举例说:「就连吃生果我们都分不到是有益还是无益,里面尽是农药。」
全球化激化贫穷 先进国家基督徒现委缩
二十一世纪科技日新月异,同时拉近全球的距离。全球化激化下引起了极化现象,胡称:「全球化令人类活像生活在一条村里,所有消息都很快遍达全球,这同时更加激发人类对资源的获取,更激化极化现象,例如产生贫富县殊的问题,单是现时地球其中20%的人已在用80%的地球资源,有人思索晚餐餐单的同时,有人在捡垃圾吃。」
他续指,全球化与数位鸿沟(Digital Divide)的结合,出现更严重的数位鸿沟(Greater Digital Divide),他拿起手机为例,不同年代的人所用的手机均有差异,说:「人丶事丶物的不同步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变得更陌生。极化的处境与关系,同时 因紧密资讯结连又互相牵连。现世代『老豆搵仔』要上Facebook,多渠道进行沟通,但人类没有因此而变亲密,这就是香港的现况。」然而在极不同步下,地球极化仍在发展,他认为虽然科技一日千里,但人文精神文明却在倒退,问:「是非是甚麽?生物科技发展却又引起道德伦理的问题,复制人丶代母的问题该如何 解决?是对是错?」
根据二零零七年五月的统计,地球人口已有一半活在城市,人口拥进城市造成城市化,情况已不能逆转。在城市化的同时,David Barrett在二零一零年一月最新发表的研究中发现,全球每天平均增加十一万八千名非基督徒,基督徒在城市的渗透力愈发减弱,传统先进国家的基督徒出现大量委缩。一九五零年全球二十五个最先进国家中,只有七个为非基督徒区;二零零零年十四个最先进国家中,有七个为非基督徒区;二零零五年,已有二百二十六个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为非基督徒区,截至二零一零年已增至二百六十个。
宣教新范式 地域无强界
胡博士笑言从前在非洲见到的宋里其族,今日在香港尖东也见到,这同时启示世界在急变,宣教方式也要转变,他总结现况说:「城市化引致非基督化,城市对福音的 需求愈来愈大。在人口不断迈向城市化现况下宣教,我们要以不变的使命,在激变的处境中,创出宣教新范式(New Mission Paradigm) ------ 把福音从各处带到各地(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
无论是後现化主义还是变革後的新纪元运动,都是令这年代成为自我主义的年代。
人不再去问「活着的意义」,只会问「我有问题,信仰如何帮我?」,以个人感觉为主导,一切人类活动都以人为中心。胡博士为会众带出三个反省问题:为何短宣成?势?宣教如何在这一代兴起?宣教要付甚麽代价?
口语社会澈增 伊斯兰挑战不断
Harry Box曾於一九九二年论文中提到,全球绝有多数的人类都是口语传播者,而Grayden Colville亦曾经估计约有五至七成的人,因文盲而没法读到圣经,其中穆斯林妇女中就有约七成是文盲丶活在口语社会中,胡博士说:「这显示到口语社会(Oral Society)不断在扩大,去文字化愈来愈严重,做布道丶差传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表达?」胡博士认为过去宣教以文字为主导的方法要改变,而应考虑以其他方式把福音信息表达及传递,如:讲故事丶图象丶唱与颂吟丶朗诵丶话剧与舞蹈,甚至透过朗读圣经家谱人物名字及相关轶事都是可行的方式。口语化的发展已成事实,非文字化甚至已渗透到年轻一代,他们着重视觉丶听觉等感官效应,胡博士坦言:「多媒体是二十一世纪宣教的大势之一。」
伊斯兰教的迅速发展,全球迈向伊斯兰化为基督徒带来严峻的挑战。胡博士指,单是印度丶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已有超过四亿多穆斯林。他说:「以泰国为例,就有在泰国的宣教士对我说到有不少泰国人已摒弃佛教,转入伊斯兰教。而在中国,穆斯林实际人口可能比官方发表的二千多万多很多。」伊斯兰教严谨的教义(不少地区及社会奉行「离教者死」的教义),加上代接代丶在穆民家庭长大自动成为穆民的情况下,都使穆斯林人口翻倍地提升,而且情况将继续下去。
过去四十年沙地阿拉伯积极推行原教复辟主义,不少国家穆斯林领袖及伊斯兰教师获得免费资助学额到当地受训,这都在各地大大提升伊斯兰原教主义意识形态。「今日假若我们不愿意关心穆斯林,难度要等到一日他们环绕着我们的时候来关心我们才醒觉!」他斩钉截铁地道。他续言:「今日有报导伊朗隔一时期就有数以万计的穆斯林转信基督教」。「上年的统计全球广义基督徒有二十三亿,穆斯林有十六亿。差传的核心正从西转往东及南,今日非洲丶亚洲丶拉丁美洲信主比过往激增,也是基督徒增长最快的地区,今日已见有不少宣教士从这些地区被差派到各福音未得之地,并且将会持续。」
未来宣教变多元 职场宣教成大势
这世代的挑战同时带来了契机:「福音宣教事工将会变得更针对性」,胡博士说:「传统人际宣教将要变成多元的宣教,需要全方位丶全天候的人力配合及网络伙伴。过去需要开荒宣教的地区,今日则需偏重领袖培训。过去倚仗以NGO(非牟利机构)身份进入的地区,今日要重定策略,要以更多专业人士和生意人带职或以营商宣教的方式在当中服侍。」
有人笑言神学院学生是二十世纪的人,却是读着十九世纪的神学,去面对及承担二十一世纪的牧养工作。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胡博士直指:「神学学位也有其半衰期,如果以为持有一纸神学学位,就可以不用持续反省学习,大步走天涯出去宣教,很快就会服侍不到这个年代。今日的宣教需要带职宣教丶人人宣教,基督徒要认清召命,把握神所赐的岗位,『对号入座』的同时丶又是彼此伙伴合作地成就宣教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