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羊,需要技巧

2424 期(2011 年 2 月 6 日) ◎ 如沐春风 ◎ 李碧如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告白》中的热血老师维特为了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在教室后方设置了班级图书馆,捐出自己最喜欢的图书。然后,有一天,维特抽出其中一本,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出马太福音十八章里寻找迷羊的故事。那本书的作者在引述之后这样说:「我在这里看见了教育的真谛。」

  故事发展下去,就是老师把书阖上,不再教书,跟大家讨论少年B不来上学的原因,并且想方设法去帮助他。如此桥段,本该温馨感人,但作者却从相反角度将之写成悲剧。

  《告白》的作者认为,不值得为一只迷羊而丢下其余九十九只乖小羊。她说:「跟误入歧途后回归正道的人相比,一直都循规蹈矩的人绝对比较伟大。」所以,老师不应该把聚光灯焦点放在坏学生身上。

  但是,寻羊比喻针对的是倒模式的教育,是那种强调「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哲学,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个体都应受到重视,因此,问题不在于应否寻羊,而是要掌握寻羊的技巧。

  当牧羊人要寻找迷羊,必先安置好其余的羊,不容再有小羊走失,然后才好出发寻羊。即是说,老师在关心迷羊之先,必要把正常课堂处理好,让纯善守规的好学生得到足够的关注,更要留意在帮助迷羊时不单打独斗,而是以团队形式寻求各方面支持。如此寻羊,便可免顾此而失彼了。

  

【要闻】

【联会动态】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如沐春风】

【朝鹰珍藏】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文林】

【童话人间】

【谁是邻舍】

【释经讲道】

【家庭治疗室】

【品兰集】

【灵修果园】

【家庭医生手记】

【语言译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