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腹市場化信徒應辨清道德底線


2417 期(2010 年 12 月 1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日富豪在外地找代母產三子的新聞不斷升溫,法律上灰色地帶嚴重,道德爭拗亦不斷,連警務處處長鄧竟成也得「棄權」,請專家協助處理案件。在眾人束手無策下,追溯到法律和道德的源頭—聖經,手執聖經,作為信徒的立場理應如何?九龍城浸信會於十二月四日下午舉辦了「母腹市場化」醫學倫理講座,邀來各界專業人士,從城中熱話探討代母產子所引發的道德倫理問題,及基督教角度,當日共三百五十八人出席。

  為不育尋找他法傳宗接代,自古到今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古代的填房,而代母是指一個女性替代另一個女性或一對夫婦,透過醫學科技進行懷孕。醫院管理局九龍西聯網婦產科主任周鑑明醫生解釋,醫學方法的出現是因為部分女病人患有子宮病或沒有子宮,為了幫助她們進行生育而研發出來。其中,代孕母分為兩種,一是使用代母本身的卵子,透過性行為或人工方式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二是只借代母的子宮進行孕育(Gestational)。

  周鑑明醫生強調,香港暫無一個領有代母牌照的生育中心,但透露香港大學正嘗試申請牌照,而在香港法例上,代母亦受人類生殖科技條例第五百六十一條所規範。當中包括懷孕前對孩子擁有權的協議安排、除懷孕中所需用的款項外,不得有其他金錢或有價物的「付款」等規定,但樹仁大學法律與商業學系助理教授李敏儀博士不諱言,該例存有不少灰色地帶,如代母安排(a)條中提及的「取出、運載或儲存將會提供的胚胎或配子的成本」,她質疑如何知道及肯定「成本」中有否涉及「付款」行為,真實情況難以界定代母是真的自願無償還是涉及商業行為。

科技滿足慾望 信徒須慎道德邊界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葉敬德博士指,代母所產生的道德議題引發起基督徒的廣泛關注,對於因不育而利用生殖科技產子,用以解決夫妻之苦,有部分信徒認為應全面禁止,亦有部分認為可容許但需要管理。他坦言:「基督教嘗試引用聖經,有人以創世紀十六章阿伯拉罕因不育而找婢女代生,但情況仍不一樣,難以找相近個案進行類比。不過,十誡中的第七誡是不可姦淫,當中有較多的暗示指出精子和卵子應僅屬一對夫婦所出。」九龍城浸信會榮譽會牧張慕皚牧師續言:「雖然我們在聖經中不會找到人工受孕對不對,但聖經有足夠的道德原則,加上聖靈指引,足夠信徒分析對錯。」

  人類生育原本就存在著很多不同動機,有的為了填補失去的孩子,有的為了傳宗接代。近日未婚單身富豪到外地找代母產子,引起「商業代母」的風雲。但其實不少人的想法是,「凡是科技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要去做。」這導致人類漸漸倚靠科技達成自我的慾望,而不想後果。結果人工孩子出生後會問:我的媽媽是誰?我爸爸有錢就甚麼都能作?有錢就能讓女人做任何事?究竟我生存是為了甚麼?張慕皚牧師說:「神造人原是要代祂管理世界,但人卻去扮演神的角色。 」

科技建造了「方舟」還是「巴別塔」

  人工受孕與代孕問題引起一堆難解的倫理問題,張慕皚牧師重申基督教觀點:人工受孕的過程中涉受精卵子(胚胎)被消滅,聖經中提及嬰孩在母腹中未成形時已是人,這可認定為倫理上不道德的墮胎;聖經的家庭是有父母的角色,所以基督教不贊成同性戀者以人工方法生育,並在不正常家庭中成長;健康母親不值得為各種原因租腹產子;不建議老婦人通過人工方式產子。他提醒信徒:「能為不育父母彌補不足是在建造『方舟』,如只是商業化、做得便做的心態反是在建造『巴別塔』。」

  最後,主持龐志偉醫生總結說:「每個社會單位都是家庭,如果影響到家庭健全性就不應該做,如果能保障家庭的完整性可以考慮做。」葉敬德博士鼓勵生育能力有問題的信徒應放眼世界,考慮收養需要家庭溫暖的孤兒,把上帝的愛帶給他們。

周鑑明醫生為會眾解釋人工孕育出現的的原因。

張慕皚牧師在會上重申基督教對人工受孕的觀點。

葉敬德博士鼓勵不育信徒收養孤兒。

「母腹市場化」醫學講座共有三百五十八人出席。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