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


2373 期(2010 年 2 月 14 日)
◎ 童話人間 ◎ 林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她向我們逐一介紹相中人:這個患上小兒麻痺症,站起來走幾步會突然整個人軟巴巴的掉了下來;這個皮膚都被燒壞了,只因她一生出來是個女的,他們就狠心放火想燒死她;這個男孩是少數健全的其中之一,五歲時,父親把他帶到火車站拋棄了他,自此他一直無法原諒父母,為甚麼??

  他們都心裡懷恨,父母既然不要我,為甚麼要把我帶來世界?以我這副殘障的身軀,活下來又有甚麼用處?

  她將要服侍的,只是中國大陸其中一所青少年的孤兒院,這片地土被遺棄的孤兒,實在不計其數。

  我們三個女子在一間透視陽光的寧靜餐廳久別聚頭,在忙亂的生活中稍事歇息,傾聽他人背負重擔的故事,各人的生活都有其不容易。只是我們都慶幸,仍有餘力去愛身邊的人。

  我們的親人當中,有讀書不成的,有失業的,有病重的,有患情緒病的??他們難免自我懷疑,覺得自己無用,甚至只是別人的包袱。

  在老爸現在入住的寧養院中,躺在病床上的都是時日不多的老人家,照顧他們的是一群很有愛心的醫護人員,為了令老人家可以有尊嚴、最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各人都以無比耐心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同時亦以體貼的心懷,盡其所能滿足病者以至家屬的身心靈需要。

  我在病房的休息室看到牆上掛著的一幅油畫,繪畫技術雖然簡單幼嫩,卻畫出了令人動用的畫面─披著雪白制服、滿臉皺紋的德蘭修女,捧著黝黑瘦弱的嬰兒,一臉慈愛。當下我立時明白,這班醫護人員的動力源頭來自何方。

  Daniel Gottlieb—Letters to Sam—A grandfather’s lessons on love, loss, and the gifts of life》中寫他曾在一場講座中提及一個身體殘障的女子,因為無法正常工作,於是每天乘坐巴士,一整天與身邊的人傾談。一個大學教授舉手發言,問及究竟這個女子這樣算不算“being productive”。

  Daniel作出以下回應:

  “We live in a world that seems to be lacking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Most of us ‘productive’ people work hard, pay the bills, maybe send a check to charity every now and then, and go home and watch reality TV. How many people in the audience bring pleasure to the lives of another living being every day?

  ...being compassionate not only feels good, not only helps us, but will also make the world a kinder and safer place. When you show compassion﹣and you receive it﹣you are being productive.”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