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公義與基督徒使命


2373 期(2010 年 2 月 14 日)
◎ 文林 ◎ 鄧寶山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氣候變化是近年國際熱門的討論課題,去年十二月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更引起廣泛關注。透過主流媒體的報道及製作相關節目,香港市民可以在不同渠道取得有關資訊,增加了對氣候變化的認識。「溫室氣體」、「減排」、「低碳」等更瞬間成為時髦用語,一般人都能瑯瑯上口。然而,關注氣候變化,只是一窩蜂湊熱鬧?抑或是深思熟慮的持久委身?而作為基督徒,該如何看待氣候問題?

  

氣候變化與我何干?

  對於生活在香港的城市人,氣候變化帶給我們最切身的影響可能是炎熱的日子多了,開冷氣的時間長了;閒時除了到有冷氣開放的室內地方逛商場、看電影,戶外活動可免則免了。張三話︰「氣候變化,都未『燒到埋身』。既然事不關己,何必庸人自擾。」李四說:「平時生活已有太多事要處理和費心,工作、家庭、投資、增值,忙個不停,哪有時間理會氣候變化不變化。」路人甲問:「甚麼是氣候變化?一大堆數字、理論,完全搞不清楚。我們普通市民,又不懂科學,留待專家學者解決吧。」路人乙慨嘆:「就算我肯關注,個人的力量根本微不足道,可以帶來甚麼果效?一切努力只會徒勞無功,白費心機。」

  這些就是我們漠視氣候變化的理由嗎?氣候變化果真與我無關?

  

氣候公義與貧窮

  氣候變化是由人類過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碳氟化合物等溫室氣體所致。它對自然環境帶來不能逆轉的改變是無庸置疑的,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健康、能源消耗及糧食生產系統都會產生巨大影響。然而,貧窮社群往往首當其衝,因為他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大多仗賴天然資源,且對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應變力較薄弱。面對日漸惡化的環境,貧窮社群應負的責任最少,但承受的惡果卻最多,這顯然是極不公義。由此可見,氣候變化涉及的不只是環境問題,更關乎公義與平等。

  氣候公義提倡透過減少導致氣候變化及延續不公義的發展及權力不均,來對抗全球變暖,而任何解決方案必須以公義為核心考量。富有國家及人民是排放溫室氣體的主要源頭,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始作俑者,故有更大的責任去採取迫切行動去改善情況。富有國家及人民受益於高排放量的發展過程,他們應確保其他社群有相同發展機會。因此,富有國家及人民必須改變現時導致高排放量的生產及消費模式,同時應資助貧窮社群對抗氣候變化。

  

回歸信仰的呼召

  或許我們覺得,氣候變化還沒到威脅生死存亡的關頭,愛惜環境生態仍未是刻不容緩的大事。但你我可曾念及那些早為我們承受惡果的貧窮社群?還有我們的下一代?身為信徒,我們又該如何向委以重任的上帝交賬?

  我們是按著上帝形象所造的,並蒙召去服侍及愛護別的受造物,作個向神負責的管家。我們今天生活的方式及選擇正影響地球的未來,氣候變化不只威脅自然界,更影響我們的鄰舍,尤其是貧窮社群。聖經吩咐我們愛護鄰舍(羅十三10),看顧貧困孤寡(申十四29),並祈求上帝的公義臨在(路十八1-8);而設立安息年及禧年,更是令環境及關係維繫發展的社會願景。故此,對抗氣候變化,正是我們表達所信、關愛鄰舍及踐行公義的具體行動。

  

對抗氣候變化 實行減碳生活

  生活在香港,我們享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及豐裕的物質生活,只是,這種以高排放量支撐的經濟及生活模式,卻以窮人福祉為代價。香港人口只佔全球千分一,但排放量卻高達全球千分二,絕對可媲美富裕國家,因此更是責無旁貸。

  我們是時候認真檢討我們的生活方式及習慣,想想我們購買的產品,哪些是真正需要?每日我們消耗多少能源?改變需由自身開始,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要身體力行,改變價值觀及生活習慣。我們既受託成為管家,更領受了愛鄰舍的誡命,故應盡己所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每一小步,或許未能帶來即時巨變,但藉眾多的一小步,最終可望向前邁進一大步,為社會帶來改變的動力。

  為實踐信仰的吩咐,成為負責任的管理者,施達基金會將於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三日的大齋期發起減碳行動(Carbon Fast),呼籲信徒於期間一起藉默想經文和詩歌,欣賞神的創造和省察我們與環境的關係;分享貧窮人的故事,以了解受氣候變化影響至深的群體眼下的景況;並實踐減碳行動,落實改變固有的生活模式,以行動顧惜大地,關愛貧窮。詳情請瀏覽施達基金會有關網頁http://www.cedarfund.org/carbonfast。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