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查经的分享—基甸组的查经
第 2400 期(2010 年 8 月 22 日) ◎ 青葱校园 ◎ 黎鉴锋
读经对很多青年人都是烫手山芋,深知其好处但实践上却软弱。感谢神的带领我在大学四年里接触基甸组,亦让我在此分享查经所见。基甸组成立过程
说起成立过程,要追溯至四年前香港学生福音团契中学部(ISCF)所举办之中七营。我认识了以后大学四年的好友,他邀请我一齐查经。当时我接触徒手查经的机会不多,但受到ISCF的启蒙后,对圣经产生溺爱,于是爽快地答允。
为何将组名定为基甸呢?主要原因是与我们的祖训—「......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士七2下)有关。有留意就会发现这句话是不合乎教会教导,其实只要翻开圣经就会发现士师记七章二节全句是「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的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引用经文的长短,成了解释的关键,而祖训的省略号正正警告我们查经不可忽视前文后理。
刚开始的一年,人数由四至六人不等,大多都是刚刚进入大专的学生。因着各人事忙,开组的时间不稳定,甚至试过一个月都没有开组,参与者也来去不断,但我们抱着只要有人查经就会开组的心态,继续坚持下去。直至一年后之中七营,发掘出不少对查经有兴趣的人参与,才开始定期查经。
开组经验
看到这一代受到考试制度的「熏陶」,学生是不能在没有传道人的保障下或充足准备下查经,而基甸组就是一个突破的尝试。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学生,并且当日查考的经文是实时建议及投票决定,然后用「分比问想」(即四个任务:将经文分段、寻找对比的字词及句式、问问题及联想)的方法查经,而当日查经的组长主要的角色就是带领我们之间的讨论。
无疑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每次查经都可以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认真及相信无人可以全然掌握圣经真理时,就不会有所谓的危险,反而更渴慕圣经的心及谦卑日增。在开组的四年里,看到不少组员在当中能享受查经,生命不断成长,逐渐尝试担当带领的角色,也有组员在身边的群体(如大专院校、教会)发起查经组,分享查经的乐趣及意义。
学生查经现象
这是一个很广的课题,让我举在基甸组遇到的两个现象供大家思考。一、组员对圣经的认识程度不同,以致有同学可以滔滔不绝地抒发己见,亦有同学很乐意安逸地担当聆听的角色,以致发言者侧重某几人。是好是坏,我不敢下判断,但如果同学都能表达己见,将会令查经变得更多元、更丰富。二、有时组员难以联想经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启示录、雅歌、但以理书后六章、乔布记、族谱等等,有时会因不明白经文意思而难以想象(如启示录),也有时很明白圣经的意思,却不明白对我们的意义(如雅歌)。在此,我们只好相信要昼夜思想神的话语。
黎鉴锋 (中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