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的财富
第 2400 期(2010 年 8 月 22 日) ◎ 时事透析 ◎ 袁天佑
因盖茨、毕菲特等四十位富豪响应「捐献誓言」,答允死后捐出一半身家作慈善用途,长实主席李嘉诚在公布公司业绩时作出响应:「第一,我嘅健康好好,......;第二,我个基金,即系我第三个仔,系最有钱嘅,有我三分一嘅财产......,我呢三分一系真金白银捐出嘅。」盖茨及毕菲特会继续游说其他富豪,包括中国富豪,参与「捐献誓言」。他们在中国的游说能否成功,实在不甚乐观。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中国是美国以外最多富豪的国家,但去年慈善捐献总额只有四百亿人民币,而美国五十位富豪已捐献了四十一亿美元,全国共收捐献逾三千亿美元。
普遍而言,中国富豪没有像美国富豪那么豪爽乐捐,其中一个原因与民族文化特性有关。欧美国家虽已不能被看为基督教的国家,但基督教信仰仍是欧美文化的重要根源。基督教看重奉献的精神,对人要有关怀与爱,施比受更为有福。这些道理或多或少仍留在人们的心中。毕菲特指出:「捐出99%财富,对自己及家人都没有甚么牺牲。」将超过1%的财富用在自己身上,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幸福快乐,但将99%的财富捐出,肯定对其他人的福祉带来改变。这岂没有基督教的精神呢?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子承父业」,......这都是中国人的古训或是传统心态。所以中国人多喜欢将财富留给后人。最近有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中央政策组及多个法定及咨询组织时,多项公职留给富豪的第二代。他们是否胜任,是市民所怀疑。我们看到财富留给后人,常产生不良后果,财富的争执,闹上法庭,亲人变成仇人。
传道书这样说:「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人用智能的、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二18~21)
留下做人的道理,懂得关爱,比留下财富给儿女更为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