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怨言
第 2384 期(2010 年 5 月 2 日) ◎ 灵修果园 ◎ 王芃
人在淤积了一肚子苦水之后,必然要向外倾倒,发怨言可能是最自然的倾诉方式。问题是这种寻找怨气出口的方式不仅没有释放苦楚、缓解不满,反而使得怨恨、沮丧的情绪愈来愈深。彼得为我们梳理出两种受苦的原因,并指出发怨言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种是因为自己的作恶、好管闲事而惹来麻烦缠身,这样的受苦就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应当恨恶的是自己,怨不得别人,怨不得环境。其实许多怨气的产生,究其根源皆在于自身。这个时候,与其抱怨环境对我不公,别人对我有偏见,不如改变我自己。我们的身体和灵性是否健康,就看我是否能够这么做。
另一种受苦的原因是为基督的缘故。在事奉、跟随主的一生中,难免因误解、毁谤、威吓而受委屈、受伤害,遇到这些事情,不要觉得奇怪(彼前四12),完全没有这些事情,那才叫奇怪呢!不要为此发怨言,灰心、失望,甚至不知何去何从。要明白这些是平常事,我们就能坦然处之。这样的受苦,在彼得看来,不是令人沮丧、羞耻的事,反而要以此为蒙召,以此为喜乐。因为这是以自己微不足道的方式,参与了基督的受苦。(彼前四13)
说到底,我们在发怨言的时候,常常是尊我为大所致,以自己为衡量事物的尺度,不遂己意,就口发怨言。彼得为我们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尊主为圣,心存盼望,以温柔、敬畏的心来以善报恶(彼前三15)。如此,心中的怨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代之而起的,是感恩,是雨过天晴后的欢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