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人生
第 2384 期(2010 年 5 月 2 日) ◎ 教会之声 ◎ 李国权
有人认为通识人生就是:爱真理、爱思辩;对人对事能反思,不断求进步;具全球视野,不囿于一时。所以,一个具多元视野的人生不应以考试为终点,它只应是人生的「中点」,也就是说,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赛」。考试只是中途站,切勿主次不清,本末倒置!作为最后一届的中五会考生,则压力很大。学友社于本年一月至二月访问逾五千名应届会考生,一成七表示压力达到最高的十分,即不可承受的程度,约七成的受访者更认为,若只得中五毕业,对往后出路感到模糊,彷徨。若同学意识到自己的压力过大,便需要寻求协助,而家长亦需留意子女的情况,给予适时的鼓励,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明白压力除了来自社会的制度,但更多的压力是考生自己给自己的,例如,认为会考成绩不理想,便是一个失败者,整个人生也好像受到了诅咒,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我们也应当明白,会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而考试成绩好也不代表做人会很成功。读书成绩只是可以帮助自己日后可能顺利一点继续升学,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其他能力。考试是考核一个人的记忆、答题技巧等能力,并不代表人际关系沟通和做事的能力。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德、智、体、群、美」,正反映出理性思考和价值培养,两者并行的重要性。积极的价值观与态度,并且尊重别人的价值观,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断,才是塑造成功人生的要素。
有不少会考生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除了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之外,他们也常觉得成绩不好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这类考生当然很乖,但若把失败全归自己,常觉得令身边的人失望,因而灰心丧志,一蹶不振,反会更令身边的人担忧。我希望这类学生明白,虽然你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但你仍是父母的好儿女,只要你已尽力,父母是不会责怪你的,又何必因自责而活在阴影下呢?
让我引用一位应届会考生的心声作为本文的结语:「末代会考将带来一个划时代的改变,尽管会考从此消失,但它见证着无数港人的理想、抱负和成长,它为无数港人带来了满足、欣喜与改变,它塑造了不少勤奋用功的学生,陪伴了港人半个世纪的岁月......如今,它功成身退,由高级文凭考试接棒了。尽管会考的光辉正逐渐消褪,但我相信这闪烁的光辉将永远留在每个港人的心里,永存不朽,因为它还记载了那段与同年寒窗苦读的日子、那段与同年共同进退的时光。再见了,会考!
应届的会考生,请不要感到沮丧、无助或怯懦。我们应以『应届末代会考生』的头衔而感到光荣。先让我们带着微笑,携手参与这场「战争」吧!」(22-01-2010文汇报)
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九10)祂赐人认识生命的真谛,使人能洞悉生活。同学们,你若想成为智慧人,就要多多认识赐人智慧,赐下丰盛人生的主。
李国权(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出版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