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清水
第 2381 期(2010 年 4 月 11 日) ◎ 品兰集 ◎ 文兰芳
读高锟教授的自传《潮平岸阔》,里面记载他年少时负笈英伦的经历。学校没有宿舍,学生都在附近租住民房,他们得立刻投入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其中一项,是减少洗澡。书中这样说︰「当时英国人每星期顶多洗澡一次......我们来自东南亚的学生虽然很不习惯,也只好入乡随俗。房东太太说︰『像你们那样子每天洗澡,河都要给你们弄干啦。』」上一代普遍有惜水习惯,因为深深感受到清水得来不易。这一点我也略有机会体会。童年时曾在新界地区住过,得从井里打水用。在锦田住的时候,那井是公共井,没有围栏,井口很大,不小心随时可以掉下去。要打水你得站在井沿,用一个小水桶吊下水面,略施巧力让水灌进水桶去,然后双手交替拔扯把水桶提上来,力要平均,不然半路上水都洒出来了。一小桶一小桶地,好容易才装满一桶较大的提回家,倒在水缸中又再来继续。如此辛劳,你会浪费一点一滴吗?
后来住在牛潭尾,自己没有井,邻居慷慨让我们从他们自打的水井中取水。那井很深,井口架了辘轳,用长绳把小水桶放下去,装了水再绞上来。洗一次衣服,光打水就足以叫你浑身流汗。后来政府把水管铺过来了,我就告别井口劳动的日子。
取水艰难,因是童年记忆,影响很深远。还有全港制水的记忆,至今我看到人浪费食水,心中总是很不舒服,特别有情绪。有一次看到一篇报道,联合国开会讨论发展问题,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与会代表心有戚戚然,她说看到会议后很多座位留下了未喝完的半瓶清水,很不是滋味,她说,在我们国家,多少人喝的只是不安全的水,他们竟这样浪费!我看到这话,太共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