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诗人何在?
第 2381 期(2010 年 4 月 11 日) ◎ 教会语文漫谈 ◎ 姚志华
上两期(三月二十八日)与读者分享了〈康熙十架歌〉,我猜想颇多读者喜爱这首诗。为甚么我这样说呢?让我分享一则见闻。在数周前,本报举行了「作者新春联谊聚餐」,席上进行作句游戏,规则是:每位出席者创作两句,上下句各须含有一个生肖。当主持人读出各人的作句时,我听到大部分的句子都是五字句或七字句,这些岂不是古代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承传吗?岂不是证明了现今的基督徒喜爱阅读和创作旧诗吗?其中一位得奖者的作句如下:鸡鸣即起勤笔耕,
虎年佳作滚滚来。
这两句有诗的韵味,而内容富激励性,在一群作者相聚的场合朗读,既带给各人娱乐,又能勉励众作者勤于笔耕,实为美事!我们岂不应提倡作诗的风气吗?
试看圣经,当中不少篇章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著名的诗篇第二十三篇即如是,而乔布记、箴言、传道书、雅歌等书卷中也不乏内容丰富、写作技巧高超的诗句。可见神喜悦人用诗去表情达意。可惜,今天鲜见华人基督徒用诗──旧诗或新诗──这种体裁去赞美上帝的创造,记述信仰的经历,或歌颂主内的情谊。
如何发掘具写诗潜质的基督徒呢?举办征文比赛是很好的方法。康文署近年积极举办新诗和旧诗创作比赛,使具写诗潜质的老中青三代受到赏识,他们的写作才华得以发挥。教会可向康文署借镜。我很欣赏海天书楼前年所举办的「《阔柏岭之恋》写结局征文比赛」,发掘了几位具写小说潜质的年轻信徒;我在想,若该书楼日后尝试举办基督教新诗和旧诗创作比赛,可望发掘到一些具写诗潜质的信徒。此外,基督教出版联会也可扮演「伯乐」的角色,藉举办征诗比赛,让教会里能写诗的「千里马」有驰骋之地。
本栏拍档诸葛空城先生,向来擅长写旧诗,曾出版诗集。期望他尝试用旧诗写基督教信仰的题材,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