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兩難


2320 期(2009 年 2 月 8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小飛俠拒絕長大,但他可以滿天飛,英國也出現一個嬰兒版『女小飛俠』,際遇卻相當悲慘。她已十四個月大,身高和體重都跟新生嬰兒一樣,似乎不會長大,她不懂行、不懂爬,醫生都百思不得其解。」

  

《蘋果日報》3.2.2009

  

  父母常惦念著兒女仍是嬰兒時的模樣,是那麼的趣緻、可愛、未染塵俗,所以銀包裡多存放著兒女的嬰孩照。直至兒女長大了仍捨不得換掉。有時兒女反叛、頑皮,父母總會想起他們嬰兒時的純真稚嫩,只嘆息句those were the days!

  看著兒女一日一日的長大,父母的心情總是矛盾重重。英國有一個長不大的嬰兒,名叫Suraya Brown,有中東裔的血統,她現在已有十四個月大,原本已應學行一段日子,但身高和體重仍跟出世時差不多,只得九公斤重和四十八厘米高,她不能坐,不能爬,不懂說話,進食也要靠吸管,就跟一個初生嬰兒沒大分別。醫生們都束手無策,說這樣的病例絕無僅有。這位女嬰的父母憂心忡忡,他們巴不得女嬰能夠正常地成長,會跑會跳會說話甚至會頑皮,雖然停留在嬰兒的階段又好像很可愛,從來不會叛逆父母。

  這正是為人父母者的兩難(dilemma),既期望兒女長大成人,做個生命的鬥士,勇闖天下;又渴望兒女留在身邊,永遠是那麼天真爛漫。養育兒女,看著他們從好像一團棉絮似的嬰兒,到學會行走有自己的主見,再到跟你鬥嘴甚至無理取鬧,這個歷程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為人父母的基本誠意,是每一對父母都要敞開自己,甘於接受這項挑戰,置身於被捨棄和被背叛的痛楚,看著原本是自己一部分的跟自己日漸疏離,變為一個完全的「他者」。

  從沒有經過這份痛楚的父母,本身也許都是長不大的。孩子都十六歲了,自己卻察覺不到他有甚麼改變,對他的要求和期望仍停留在他六歲唸小一時的階段。察覺不到兒女的成長和改變,也等於本身沒有成長,這樣的父母很難啟導兒女邁向獨立和成熟。

  父母一生要學習的,其實就是幫助和培育兒女離開自己,堂堂正正的做一個獨立的人。這樣的歷程殊不簡單,也很不容易,當中有血有汗有淚,也看不到有甚麼回報。父母為甚麼仍樂於這職責,唯一的解釋是:因為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