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谈趣(下)
第 2332 期(2009 年 5 月 3 日) ◎ 黄金岁月 ◎ 昂啸
在逾百年的经营中,也历尽不少沧桑,电车上的员工,走过的路并不容易。现在驾驶相信不要花太多的体力,从前嘛,是没有像现在有个固定的座位,上得车来开始工作,就要一直企(站)到收工。电车又不似其他交通工具,可以随处停泊一下,因为路轨所限跟着来的车辆接踵而至。就以吃两顿饭,都在车上解决,边行车边吃饭,售票员比较舒服些,可以坐下来但也匆匆地吃,只求一饱。日治期间三年八个月,那时更艰苦,除了薪金微薄,要找些外快,售票员在车上售卖些糖果、小食,博蝇头之利。卖的是话梅、香口糖之类,由于当年乘客不多,没有现今挤得车厢满满的情况,还可应付裕余,这大概是资方接受的,最少也只眼开、只眼闭。
另外是向乘客身上打主意了,这都关系重大。就是当乘客中途要下车时,向乘客索回自己经打了孔报销了的车票,再向刚上车的乘客发售。这是犯法的,但那时大家都好像默契了的,彼此间乐意接受,成了半公开的「车上一景」了。还有是除了穿上制服之外,更戴上一顶帽子,看来并不怎样神气,反而更见憔悴。
说实在话,交通工具收费,以电车是最廉宜的了。从前的不谈,现今已不分等级了,也不用登车买票,落车时把钱投入钱箱便可以。自从一九九八年起,到如今十一个年头,只收二元,长者、孩童一元,由筲箕湾到西环、从跑马地到筲箕湾,差不多一小时的路程,不少人在车上享受「一觉南柯梦」。维园阿伯都在说:电车就算加价一倍,也没有甚么好说,不好意思抗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