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留兒童在家」調查 細看「兒童的心聲」


2289 期(2008 年 7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進行的一項「獨留兒童在家」調查研究,於本年一月至三月期間,共訪問了 一百六十八位五歲至十五歲來自該機構寄養服務、兒童之家服務及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受訪者曾試過被獨留在家,其中有一成半更是經常被獨留在家中;有七成家長獨留兒童在家的原因是為了上班或外出購物,而受訪兒童大多知道家長去了那裡。年齡較細的兒童對被獨留在家較多感到驚慌,甚至憤怒。被獨留在家的受訪對象當中,只有一半覺得有危險,而大部分被訪者認為即使有危險出現,他們也有能力處理。而他們處理的方法,大多是報警或致電家人/親友。這顯示兒童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但亦有可能是他們低估了存在的危險或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兒童獨留在家仍潛在一定的危險。

  當被問到若大人需要離家時,應如何安置他們時,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應該找別人照顧,例如 : 到親友家裡。被問到假如父母因為獨留他們在家而被罰時,有接近五成的受訪者覺得憂傷、驚慌,甚至憤怒。而有差不多四成兒童覺得無助、焦急、失望及孤單。這顯示若父母因為獨留子女在家而真的被罰,他們的子女亦會有不安的情緒。因此單單懲罰父母既改變不了已發生的事實,亦間接使他們的子女受到傷害。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建議政府應增加資源,以致幼兒中心、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可以延長託管時間,提供即時、收費便宜、具彈性及方便市民使用的託管服務。政府亦應投入資源,在各區設立以建立鄰舍網絡為目標的社區發展服務(如:鄰舍網絡工作隊)及協助家長成立互助式的託兒服務,使父母在有需要時可以隨時向鄰舍尋求協助,發揮互助精神。另外,他們又認為單是立法懲罰父母並不可以解決問題,反而會導致兒童心靈創傷。所以政府及公眾人士在關注獨留兒童在家的事情上,除了考慮向有關父母施與刑罰外,亦應情、理兼備地同時配備一套完整的兒童照顧服務及政策以幫助父母。政府亦應加強教育及宣傳工作,讓父母及兒童提高對獨留兒童在家的危機意識及幫助社區人士認同鄰舍守望的重要性。

  寄養服務總協調主任李玉英表示:「無論是小朋友或家長,當面對獨留在家都會有不同的擔憂和壓力。當小朋友較長時間看不到家長,便很容易產生恐懼和不安的感覺;而家長方面亦會因為需長時間看顧小朋友而感到很大的無形壓力。建立鄰舍網絡和增加托管資源,對紓緩家長壓力和保護兒童的安全,便顯得更形重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