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天隨想


2267 期(2008 年 2 月 3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亞視播放一套韓劇叫「總有艷陽天」,以香港標準來看,此劇屬於婆媽一類,劇中人經常淚流披面,羞於表達情感的香港人,很抗拒這種溫情亦煽情的劇目。

  不過,只要肯花點時間耐心觀看,劇中所描寫的情景,其實我們在六七十年代也曾經歷,應該有共鳴的。

  劇中主角是個寡婦,獨力撫養六個兒女,劇情就環繞這一家人怎樣共度艱難、掙扎求存開展。其中一集講述大兒子要升讀高中,姑媽提議二女兒淑熙到工廠工作以減輕家計。淑熙成績很好,而且很愛讀書,停學是很大打擊,她覺得憤憤不平,可到最後也只能無奈地接受停學的決定。

  六十年代的香港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若只能讓一個升讀中學的話,即使女兒的成績比較好,犧牲的必定是她,我有很多小學朋友便是這種犧牲者。以前我覺得是父母們重男輕女,但今日細想,爸媽也是很痛苦無奈才作出如此抉擇,畢竟男孩子長大要負起養家活兒的責任。

  比起劇中人,香港女孩子的求學機會還是多一點,真有心讀書可以選擇讀夜校。像我姐姐,就是每日下班後連晚飯也吃不上,便趕去夜校上課一得以完成中學課程,從而改變命運。

  可惜,更多人因為短視,只知加班可以多賺點錢,或是捱不住又工作又溫習的壓力而半途輟學,學問的艷陽天,只能屬於吃得苦的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