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情人節」到「元宵節」


2269 期(2008 年 2 月 17 日)
◎ 時事透析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三天之前的西方「情人節」剛過去了,三天之後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元宵節」又到來;好不熱鬧。

  西方「情人節」本來稱為「華倫天日」(Valentine's Day),它的準確由來已經無法考究了,卻總離不開古代教會記念殉道者的典故。也許正是這古聖賢對神、和對人的愛的典範,激發起後人藉著他的紀念日,作出「愛」的表達。

  本來「人間有情」,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所有各樣交往關係,都是需要「愛」來維繫的。由最貼身的家庭「天倫之樂」,到「誰是我的鄰舍?」的「萍水相逢」,人類互愛是社會穩定以至進步的基礎。所以原本在「情人節」這一天,不論上司、下屬,或是婆孫隔代,......,都會致送禮物,來表示互相愛護的情誼。不知何時開始,這個「情」愈收愈窄;到現在甚至漸漸變成只是戀愛中男女的玩意。

  「元宵節」是華人新年期內的大日子。正月十五日這一天,是新的一年的第一次月圓之日。這也是新春節期的最後一天;在這一天之後,整個社會就要回復常態的生活運作了。「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因為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是道教「天官」的生日。慶祝「上元節」就可以獲得「天官賜福」了。可是無論背負著幾多層意義,在「元宵節」這一晚舉行「燈會」,可說是傳統上最富有特色的慶祝活動了。不知何時開始,這項「燈會」的作用又收窄起來,變成青年男女交往的「中國情人節」。

  不論西方抑或中國,原本是「大地恩情」和「天地有情」的節慶,都隨著時代而轉移意義;而且都是縮約為「男女浪漫愛情」。也許是出於商人的生意經,刻意大力而有效地將這些節日商品化。然而這項節日意義之所以會發生轉移,背後最重要的關鍵,卻是古往今來、不分中外,人類對「愛情」的渴求。

  「情、愛,人之大欲也。」圍繞於情、愛,有很多豐盛生命的姿彩。圍繞於情、愛,也有大量悲劇和邪惡。在這男女交往既輕易兼頻密亦必要的時代,我們是否要正視「情愛教育」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