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
第 2295 期(2008 年 8 月 17 日) ◎ 窝贴家庭 ◎ 尹宝珍
上一期「窝贴家庭」请来区祥江博士及其长女颖岚进行两代对话,今期,区博士的二女儿Jade也参加我们两代家书的行列,就着「上网」这个热门话题,跟爸爸进行文字交流。今次,我们亦会尝试从父女俩的通信内容,整理出一些重要沟通原则给大家作参考。两代沟通的重要原则:
先肯定、多赞赏
笔者认识不少青少年的父母其实都很想跟孩子多沟通,可惜因为过分心急要纠正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往往一开口就不自觉摆出一副说教的口吻,难怪孩子表现抗拒。试想若有一个人每次见到你就唠唠叨叨,指出你这样不对那里又不好,你还会乐意跟他/她沟通吗?不躲得老远才怪呢!区爸爸在信中一开始就对Jade表示赞赏,肯定女儿「考试期间懂得节制,自动自觉减少了上网的时间,专心温习功课」,这样一埋位就释出善意,孩子哪有抗拒之理。
同理心
区爸爸能设身处地,点出e-世代青年人在网上透过Xanga, MSN或手机的SMS 与朋友连系似乎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表明他能理解年轻人的心态,没有与时代脱节。
讲道理、态度持平
今天青年一辈所受的教育,多强调客观思考,要评论一件事其实可以有多种角度,家长的道理无论多正确,若只单方面强调其坏处,会予人不够持平的观感。区爸爸在提出他的关注之前,首先肯定「上网」的正面意义,表明自己早在90年代初万维网盛行之初,已开始使用网络的方便来搜寻数据,它在学习方面的好处自是不容否定。爸爸深明网络世界的虚拟属性,点出它对于青少年的各种已知的潜在负面影响,例如隐蔽青年及网络性罪案的滋生,说服力强,自然令孩子容易接受。
表达信任、鼓励自律
区爸爸善于提问,一轮严谨的讨论及表白之后,再加一句窝心的赞赏「看见你们能有节制的上网,知道网上与现实要有适当的界线,我也相当放心。」令气氛舒缓过来,接着再透过提问鼓励孩子善用暑假,Jade得到父亲的赞赏及肯定,十分愿意响应父亲的期望,因而明确表示:「这个暑假不再是玩乐,而是要好好利用这段日子,好好的温习好书本。为高考好好的预备……我对与陌生人交朋友没有兴趣,你和妈妈大可以放心。因为我有教会和学校的朋友,已经很足够。在虚拟的世界里,说甚么也可以,我觉得很难找到一个真诚的朋友,所以还是好好的珍惜眼前的朋友较好,朋友不需要多嘛!」
良好的家庭互动
区氏父女的通信反映良好的家庭互动气氛有助培育自律自信的少年人,父亲没有摆出强人爸爸的姿态,甚至不介意在女儿面对前承认自己在管教年幼儿子方面的限制,就很人性化及现实。Jade所表现出的律己精神亦充分说明其中的成效,「网上的游戏实在是很容易令人上瘾,很想继续升级,也很想比别人高分,于是便会不停的玩,结果便花了很多时间,令自己计划好做的事延误了。这是对自己的自制能力一个大考验,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要计划好每天应该先做些甚么,剩下来的时间才用来上网,这样,便不会因为上网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这样由女儿自定约束个人上网行为的计划,相信其成功实践的机会将较由家长订下的外在规限更高吧。
家长该做好把关人的角色
尊重孩子不等如放纵溺爱,任由孩子为所欲为,孩子沈溺上网是一个棘手问题,即使身为亲子教育专家的区祥江博士亦不例外。区爸爸的分享提醒大家无论如何困难,家长仍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经常要做交通警察,协调大家在网上的交通。」而赏罚分明,对孩子清楚表明父母的尺度(例如严禁子女胡乱在网上结交不知名男生或女生),适度地维持家长应有的权威,有需要时可以限制孩子使用网络的自由,这都是家长保护孩子责无旁贷的义务。
尹宝珍(维护家庭基金事工经理,注册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