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减少工时的梦想
第 2295 期(2008 年 8 月 17 日) ◎ 女传道手记 ◎ 丹雪
新鸿基地产与贸易发展局、圣雅各布福群会携手合办的读好书计划,资助了弱势社群集中地区十六所小学的七百名家境清贫学童,每人二百港元在今年香港书展中买书。相对于小区组织协会推算的,生活在贫穷线下近三十八万名的十八岁以下孩童,虽是杯水车薪,至少换来七百张平日无法购买课外书籍孩子们的笑脸。但如果香港商界不是只用赚来的钱、偶尔做点慈善事业,而能有像班杰瑞冰淇淋公司(Ben & Jerry’s)那样,愿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营商的企业,是否能为在自由经济市场的帷幕下,靠着社会福利挣扎求生的贫穷市民带来些转机呢?对不懂金融、数字概念薄弱的我来说,很难明白的是,连外佣都可享有每周一天假期及每月最低薪资保障的香港,代表基本劳工权益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时的法令,却是千呼万唤出不来。
上个月才听一位弟兄提及,他在自家商铺实施缩短工时的益处。这事得回溯到一年前,当时他提出为其能聘用到合适的店员代祷。我问:「有甚么难处吗?」「工作时间长,很难请人。」「多长?」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大约是这么长吧,我记不太清楚。只记得我的反应是,「这么长,还能有家庭生活吗?更别提生活质量。可不可以分开给两个人做?有那么多人需要工作,既增加就业机会,又比较容易请人。」即或我太过天真,都想到可能牵涉到成本问题,于是多加了句,「当然得要你父母同意」。
小老板有其难处,「我们周围商铺全都是这么长时间,怪的是他们的员工流动性不大。」在商者言商,在牧职者得言说神的心意,只是过后我也只问他「请到店员没?」而不再提缩短工时的事。料不到查经时,都忘了讨论哪条问题,他慢条斯理、没当一回事的说着:「以前一周工作七天,信主以后坚持放一天假,身体好了许多,父母也就没话说。现在店铺提早两个钟头打烊,生意额也没减少,大家都很开心。」当然我也很开心。看来我比弟兄没信心,没想过那天说的话竟有功效,不是随风而去。
孟加拉国的Muhammad Yunus开创发展「微额贷款」,专服务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Yunus努力想象并努力实践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我既非银行家也非经济学家,我只梦想一个社会,是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有工作,且无需日日工作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