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度人
第 2242 期(2007 年 8 月 12 日) ◎ 牧耕笔谈 ◎ 丹雪
甚么时候明明爱对方,却反而伤害对方、让对方受苦呢?其中一个原因,竟也是一项美德,就是以己度人:己所不欲不施予人,己之所欲便施予人。听到阿芳在背后评论牧者的种种,在分享时却又高举饶恕和爱,牧者心中那股纳闷真是慌得很:怎可以心存不满,可又维持表面和谐?其实原来阿芳也苦得很。她是那么在意以及敬重牧者,以致当她以为,牧者对自己气色态度大不如前时,便百般思量,在何处、何时得罪了对方?也曾想过一走了之,幸得姊妹劝告可能是场误会,这才留了下来,也因留下来,双方才有机会经历神的恩典,有真正的和平。
双方原来都是以己度人。阿芳敏感并留意别人的反应,当认定某个反应代表某种意涵,却又恐怕会撕破脸而不愿求证时,便宁可面不改色一如既往,只盼时间可以解决问题,但心里的苦和不满总得找人说说,这传回那自许以诚待人、便人人都应当知道的牧者耳中,就形成了背后论断,牧者只觉已经尽心竭力、委身牧养,还被如此误解,除了委屈难过,少不了要想:牧羊人竟造成羊的伤害,自己还配不配当个牧者?
神如何让爱祂的人,从这样的伤害痛苦中得释放呢?妙得很,若非另一件纠缠更久、更棘手的问题再次出现,双方还真没想到,彼此间真挚美好的关系可以失而复得;另外,这竟也得益于彼此「己所不欲」的事。阿芳向来秉持,宁愿维持表面和谐、别把事情弄得太清楚,但之所以能够和好,正因双方都心存善意的沟通,误解才能得到澄清。而牧者向来认为,背后斐短流长是最具破坏性的,可阿芳就因找人倾诉,才能纾解苦处;牧者也因听到一些传言,才决定找阿芳澄清。再说内心纯正的动机,若没有外在环境配合,别人岂能了解呢?
当然这并不表示,事事都得打破沙锅问到底,更不表示,背后说长道短是件值得鼓励的事,只是从中让人更加体会到,人的有限和罪性、以及神的能力和公义。你看我们很容易以为,自己不想要的,别人一定也不想要;自己这么为人处事的,别人也理所当然会这么做,但是,当每个人都如此以己度人:从自己的角度、观点去揣想他人时,原来的好意,却造成意料之外的冲突、误解和伤害。
看来做人真得艰难,说到底惟有掌权的神,能使万事效力,叫祂的子民得益处;也惟有坚信神的信实,以至于就算自己暂时受苦,也愿忍耐承担彼此的软弱,坚持用爱取代责难,那么才能经历,神的恩惠和慈爱一路追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