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温室效应」

2242 期(2007 年 8 月 12 日) ◎ 教会之声 ◎ 梁铭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会考发榜前后,传媒大幅报道考生的感受和反应,并有许多专家学者出来向年轻人发言,有鼓励的、有安慰的、有循循善诱的、有好言相劝的,给人一个印象是这个社会好温馨,充满人情味。教会也不甘后人,为考生办支持小组、祈祷聚会,在主日崇拜中为考生提名代祷。所谓「万千宠爱在一身」,年轻人得成年人社会如此厚爱,可是一份福气。
  「温室效应」本来是一个自然界的现象,由于人为因素,使全球气温上升,加速南北极冰雪溶解,使海洋向沿海陆地入侵,使海岛及占全球人口半数之沿海地区遭殃,但灾难却不是今日实时看到的。相对性的,「温室效应」固然是自然界现象,今借喻为社会现象的另类「温室效应」,带来另类泛滥。
  譬如说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已经为子女安排一连串的活动,在望子成龙,与及心理补偿中,都想把最好的给予子女。但这「最好」的,往往是偏重在物质、身体感官,而少在心智、品格上的培育。
  结果是上述这些「温室效应」中长大的少年人、青年人,甚至是壮年人,仍是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
  「温室效应」不单是家庭产品,渐而泛溢,成为社会文化模式。加上一些政客、专家、高档学者等人。大量的廉价呵护、关注,不需负责任的过分「好意」,都把人骄纵了。叫人愈发孩子气的,不懂检视自己,只会诿过于人、于社会、于环境。凡事对立化、两极化。
  意识中看有财有势的,似乎都成了社会罪人;有能有力的成功人士,都是践踏别人扶摇而上;只许凡人放火,不许其他人点灯。就如某退休高官感喟「畸形政治」。但人却乐此不疲,带来畸形生态。
  于是「弱」的,更有理由弱下去;「双失」的更有理由失下去;荒怠的更有理由要「?」负全责;欺哄的更可以心安理得,反正总有专家开声,归咎社会,归咎制度,人都只不过是迫上梁山的。
  今日教会在这「温室效应」的家庭文化、社会文化中,更加要积极面对,让我们的孩子,赶早有积极态度,面对人生,面对愈来愈艰难的岁月。建立真正的「基督少年军」。
  万不可滥用「爱心」,而制造另类人物。在「爱」中常以为亏欠。不要孩子气的,以为上帝亏欠我、教会亏欠我、肢体亏欠我;相反的是我对神对人常有亏欠。不是伸手需索,而是伸手助人。
  「爱」不是叫我们分化、标签。要知道每个人智愚贫富不同。环境际遇不同,顺逆得失不同。但同在「爱」中建立自己,长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孩子的气丢掉,总要对自己负责任。
  二千两银子、三千两银子、五千两银子,无怨无夸;即使两个小钱,也可以精彩绝伦;金器、银器、瓦器、木器各有本身价值。
  「爱」不是「温室」叫我们做个宠坏的孩子,相反的成为生命无比力,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作个时代的精兵,晓得怎样处卑贱、怎样处富足、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这是「温室效应」以外,现实人生中生命的见证。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羊圈守望】

【画中有话】

【人间如话】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画出生命】

【文林】

【特稿】

【十大长者】

【乐韵心弦】

【辅导小百科】

【神学探索】

【牧耕笔谈】

【放眼世界】

【交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