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开幕有感
第 2179 期(2006 年 5 月 28 日) ◎ 时事透析 ◎ 陆辉
湿地公园终于五月二十日开幕,吸引了五千多市民参观,期间虽有不少投诉,很快地便得到改善,情况远比新机场及迪斯尼启用时为佳。这是政府一大德政。既然有了好的开始,可以继续努力教育市民及下一代,晓得欣赏自然保育,及进一步协助保育自然、保育我们身处的城市、及我们赖以为生的地球。开幕当日登上渔农署的网页,可惜找不到有关数据,这是信息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渔农署竟未能及时配合运用。
开幕当日购买入场卷需排队四十五分钟,相信是渔农署低估了湿地公园受欢迎的程度。其实从郊野公园烧烤炉受欢迎的程度,便可推算渔农署的服务何等受欢迎。香港市民活在人口密度全球最高的城市,一旦有空,郊野公园便是最自然的选择,也是政府要努力推销的,才能让市民紧张生活稍微得到舒缓。
政府需要教育的,不单是自然保育,并且是健康生活方式。例如市民在湿地公园户外吸烟,法例并不禁止,但是否可以藉此机会教育?不能以「棍子」完成的任务,有时可以透过「胡萝卜」来达成的。又例如随地抛垃圾,市区内及海面上都有成果,为何郊野公园及湿地公园不能?开幕仅仅一天,便有十四项目损毁,若是指示不清楚,可以加强指示;若是市民有意无意毁坏,也是教育的好机会。渔农署若将湿地公园定位为以教育为主,便得努力贯切。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得配合,包括了学校及教会,才能达至预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