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被边缘化的圣诞人物
第 2158 期(2006 年 1 月 1 日) ◎ 未圆语丝 ◎ 伍渭文
将临期四个主日的福音经课,施洗约翰总是占去两个主日。他形象鲜明,穿骆驼毛衣,吃蝗虫野蜜,居旷野,信息明确: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他来得神奇,不育的伊莱沙伯霍然有孕,成为他的母亲。他去得刚烈,因指摘分封王希律的婚姻,得罪王后希罗底,狱中被斩首。马里亚虽然在第四主日才出现,但福音书篇幅详尽。她被教会推誉为第二位夏娃,上帝之母,信徒之典范。现今很少教会纪念圣母闻报喜讯节(Feast of Annunciation)和圣母受访节(Feast of the Visitation),但肯定每位信徒喜爱舒伯特的马里亚颂(Ave Maria, Hail Mary, 福哉马里亚)和巴哈的耶稣我灵所乐(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作品编号147)。两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深遽的虔敬情感,使听者无不动容,是罗马天主教与更正教不同传统的代表。前者马里亚为第二身,作为亲近上帝的助力;后者马里亚为见贤思齐的第三身。耶稣我灵所乐是巴哈在莱比钖圣多玛教堂作伶长时,为崇拜当日福音经课所写的经文颂歌(Cantata)。「心唇共举,全人以赴,为主作证。不动摇,不疑惑,不畏惧。拥有他,亲爱救主上帝。」
相对两者,约瑟就显得被边缘化了。他没有见过天使长加百列,祇在梦中两次天使出现,晓谕他不可暗暗休了马里亚,和逃到埃及,避开希律王的屠杀。有关约瑟,福音书着墨很少,祇知道他是个义人,戴维的子孙,身为木匠。教会没有特别著名的圣诗,以他为主题。基督降生,需要施洗约翰走在前面的角色;为信仰弃绝一切,黑白分明,永不妥协,信息清晰不滞,唤醒沈睡的灵魂。但施洗约翰数年便结束他的事奉,被上帝接去。而约瑟肩负一家之主的责任,至少绵延十数载。他与马里亚携同十二岁的耶稣上圣殿之后,就沈寂下去,传统说他很早就离世。
约瑟行状平凡,他做了丈夫和父亲的分内事。他忠于马里亚,既已许配为妻,就终生厮守,至死不渝。虽然未婚有孕,引来流言蜚语,要是出于上主,就欣然接受,没有暗暗休她。在怀孕期间,他陪伴妻子左右,直到产下耶稣。在危难时,他成为马里亚和幼儿耶稣的保护,逃难埃及。他履行教导儿子的职责,耶稣从他身上学晓木匠的手艺,在他离世后,承担整个家庭的生计。约瑟重视儿女的宗教教育,耶稣十二岁时,即带他到圣殿学习圣经。
大哉敬虔的奥秘,上帝成为肉身,需要一位童女,才可以成胎;需要一个爱护祂的家庭,以致渐渐成长,而这家庭需要一位尽责任的男人,来维系带领。约瑟在圣经中诚然是一位家庭的男人,他的贡献,也在成全了上帝在这家庭中的计划。谁说男人在事业中才找到自我呢?家庭岂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