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乘人之危

2110 期(2005 年 1 月 30 日) ◎ 交流点 ◎ 江大惠(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讲师)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传福音的难易固然与处境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有关。政治封闭、经济落后、心灵空虚没有寄托是福音的好土,只需要少许的努力,渴慕的人群自然涌来,尤其当所传的讯息是来自经济更富裕的地区就更具说服力。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禾场之大、需要之多,福音工作配合经济的援助、教育、医疗、居住、服务的提供,自然无往而不利,信徒人口大增,回报甚高。中国内地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压制,开放改革后,短短二十多年信徒人数激增,增长之快之多令教会穷于应付。目前内地教会的问题不在如何吸引人进教会,而在如何牧养、培训现有的信徒。以香港教会百多年的基业,加上人力财力资源的丰足,去牧养、培训几十万信徒尚不敢宣称成绩斐然。内地教会经过文革的断层,才开放二十多年,如何去牧养、培训几千万的信徒?难怪有论者说,自有教会以来,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异端都可以在今日的内地找到。

  如果内地社会因开始富裕,人的需要开始多元化,开始追求物质生活,高消费及政治的压力而令教会的增长放缓,对教会长远的发展而言,可能是件好事,使教会可以减慢信徒人数的增长,强化现有信徒牧养、培训的事工,令教会有更健康的长远发展。

  宣教事业是千秋大业,不争朝夕。传福音不能乘人之危,借别人遇天灾或政治经济的困境而乘虚而入。十九世纪传教事业借军舰、不平等条约,乘清政府的腐败积弱而进入中国并不光彩。今天在内地从事宣教工作不要怕没有机会,不要怕形势不利,总要脚踏实地,用爱心关怀逐步去作见证,将成败得失交托给上主。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羊圈守望】

【画中有话】

【人间如话】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文林】

【神学探索】

【真情真性】

【牧养全攻略】

【交流点】

【未圆语丝】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