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變!教會依舊?


2031 期(2003 年 7 月 27 日)
◎ 文林 ◎ 徐濟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今年香港回歸六週年「慶典」多了一項,就是人民力量成功向建制奪取「反客為主」,揭開香港歷史新一頁。然然,香港教會的「建制」(管治地方堂會的教牧及信徒領袖)似乎在這外圍社會驟變中迷失掌舵方向,更陷入迎向冰山的危機。

  自二十年前因回歸問題而產生的「信念書」起,大小類似教會要承擔社會的宣言不下十多個,在「講」而言,「關社」在神學討論上已由爭拗轉為接受;但從行動來看,就一直顯得是「講多做少」,以致教會常在回應社會事件上進退失據、有理論無實際,試舉一近例佐證。

  反對賭波合法化是本港教會罕有的大型聯合「關社」行動。筆者懷著期望參與其中,喜見教會中不同「建制」衷誠合作,共推代表組成大聯盟參與了兩年勞心勞力的「抗爭」行動。這確是本地教會的「關社」由理論走向實踐的寶貴學習。然而,「關社」不單是評論(從堂會及信徒多次的聯署登報、出席公聽會發言、向議員進諫等已顯示我們肯講),「關社」更加是動員(從首次反賭遊行千多人到第二次三千多人,皆展示氣勢如虹;但到立法會投票當日只有百多人上街就顯得晚節不保、做不到底)。從策略而言,我們輸在「七一」昭示的人海戰術。

  問題出在哪裡?筆者不敢斷言答案,只能提出很多問號。是信徒不再強烈反對?(或許受傳媒誤導,又或感到賭不關己、己不勞心)是教牧不大力推動?(可能教會整體已中產化,對這些基層受累較深的政策不如<基本法>二十三條上心)是上街祈禱太激、太悶?(正如教會開祈禱會一向少人參加,何況上街)是天氣太熱?(但七一亦炎熱卻有大量基督徒上街)是非假期?(可是預科、大專生已放假,主婦亦有時間,教牧可自主安排,中區白領可飯後一來)投票前馬拉松接續祈禱會最多只能維持幾十人,怎能顯出信徒力量呢?那批支持政府的及兩三位操關鍵票猶疑的議員怎會看在眼內!

  或者這次關社的進步就是宗派、堂會、機構派出代表全程作戰,組成了十多人的聯合「司令部」;可惜,卻欠缺最重要的基督精兵前進。

  現今港人已醒覺,原來五十萬人上街就可改變命運,今後「上街」將被市民視為爭取利益的靈丹妙藥,而各個爭取自身政治本錢的政團勢將盡用這股人民力量。筆者無意貶低這些爭取利益的手段,這本是民主政治的現實,總算好過專權政治;只是教會不願、不懂善用這些遊戲規則為天國的真理公義爭取最大的善於社會中,而放手讓「有野心」的人奪權上位,反控制我們的生活(今天是足球運動變質賭博,明天是不同的性放縱行為合法化)。我們成人(包括信徒)將難向下一代交待。

  神命令我們成為社會的守望者(詳參:結三十三1-6),在我們要求官員、議員問責之先,原來教會比世人先要向神問責,盡上「吹角警戒眾民」的責任,不忘「關社」也是我們的天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