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的信仰


2001 期(2002 年 12 月 29 日)
◎ 教會之聲 ◎ 周永健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

  約翰福音沒有講述耶穌基督降生的經過,沒有提及東方的博士、希律王、牧羊人和新生的嬰孩等人物;也沒有以耶路撒冷的王宮、伯利恆的野地和馬槽等作背景。約翰福音有關耶穌降生的記載並不是述事,而是闡明深奧的教義,關乎從太初便存在的道。這永存的道就是~上帝。萬物藉著祂而造的,祂卻主動進入人類的歷史時空裡,彰顯那位看不見的上帝。「道成肉身」是指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取了人的形狀樣式,降生在世上,活在人間,完成上帝的使命。「道成肉身」是聖誕的信息,也是基督徒信仰的典範,更是耶穌基督藉教會在地上延續祂的使命。

  「道成肉身」,表示主耶穌與世人認同。耶穌生在世上,從嬰孩長大成人,像普通人一樣。祂進到人群中間,與罪人、稅吏等為伍;祂參加婚宴筵席,站在死人的墳墓前,經歷人間的喜樂和哀傷。祂也吃也喝,也渴也餓,與常人無異。這就是祂的認同。祂的認同進一步使祂生發悲憫之情。「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6)主耶穌成為人,祂的「認同」就是體恤我們的軟弱,也曾經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來四15)

  我們要效法主耶穌,與四周的人認同,特別是教會以外,與我們背景和現況不同的人。個別的信徒和教會的群體,必須了解生活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人的需要、困難和掙扎,嘗試以他們的觀點和角度去看事物和處境,以致能感同身受,甚至站在他們那一邊,一起去解決問題及尋求出路。今天香港的社會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不少人受解雇威脅而感徬徨,因著負資產而無奈惆悵,與家人分離而痛苦。教會對他們的難處和訴求,不能視若無睹和充耳不聞。我們尤需關心並照顧社會上受忽略的群體,如新來港的人士、單親家庭、年老無依的長者、貧困病患者等。我們是同坐一船的,認同表示我們需要彼此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不少教會和機構對社會上的困境已作出回應,如呼籲援助待業者,增設職位聘用員工、提供轉介服務、發放緊急救援金等。月前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等推動「教會關注失業行動」,是一個好的例子;像這方面需要做和值得做的事尚有許多,我們仍需努力。

  當「道成肉身」成了關懷社會並參與行動掛在口邊的口號時,我們不要忘記「道成肉身」的另一面。「認同」並非是完全的等同,改變了自己的本性或本質。成了肉身的道仍是道,主耶穌在世上時是人也是神。耶穌的「虛己」不是減去了神性,只是加上了人性(腓二7)。因此我們必須以道為本,肯定本身信仰的身分,不論是個人或是教會,都要在肉身認同時有道,帶著神的道進到人群裡,否則便容易迷失,失去定位,在教會中也漸漸失去了影蹤。

  要實踐「道成肉身」的信仰,我們也要有心理的準備,敢於面對現實和後果。耶穌是真光,祂來到世上照在黑暗裡,只是黑暗不接受光,世界不認識祂,世人也不接待祂。「道成肉身」與人認同,但不一定是被別人認同,受人歡迎和尊重。道成肉身的主耶穌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信徒是光是鹽,有不少的時候不能跟隨別人一同走,採取世俗的手段和方法;在某些道德和價值觀念上,更不能與世人認同。

  時代改變了,從前不敢說、不敢做的事,現在是公開「理直氣壯」的;提出異議或反對的,反倒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氣,忍受揶揄和批評。這就是「道成肉身」所要付上的代價。不少教會機構的事工樹立了美好的見證,教會同樣需要在這方面多努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