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到「大三巴」


1995 期(2002 年 11 月 17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已故著名歷史學家陳垣曾說,自利瑪竇到中國傳教以來,聽道信仰的士人為數不少,可是由士人出家成為修道士,是以吳歷(吳漁山)為最早。他是江南一位有名的才子,與他早年的師承和寫作有極大的關係,他被稱「清初六家」之一,因為他少年的時候與王翬學畫於王鑑、王時敏;學經於陳瑚;學詩於錢謙益;學琴於陳岷,全是當時極具盛名學人,而吳歷在五十歲以前,已經在繪事有所成名。然而其後他成為耶穌會士,是因為他到澳門「大三巴」聖保祿學院修道,接受神學訓練的結果。

  吳歷是一位北方人,他到了南方的澳門,這個具西方文化色彩的小城,兼具澳門華人的習俗有異於江南,引發他有不少見聞和詩與,他在《三巴集》寫了〈澳中雜〉三十首,其中有謂:「關頭粵盡下平沙,濠境山形可類花,居客不驚非誤入,遠從學道到三巴。」至於當年聖保祿學院教授的課程大概分為三類,在人文科有中文、拉丁文、修辭學和音樂;在哲學科有哲學、神學、倫理道德等;在自然科有數學、天文哲學、物理學、醫藥學。吳歷在大三巴學道,除了中文一科之外,所有各科都是西洋學科,在拉丁文、哲學、神學、倫理道德學、數學、天文曆學、物理學、醫藥學等都是西方的學科。因此吳歷到了澳門大三巴,所接受的神學的教育,不但有語文和聖經的教導,他並且學到了不少西方的科學,是他以前沒有所接觸的學問。

  事實吳歷到澳門之後,在生活亦有不少的體會,如〈澳中雜〉所言:「黃沙白屋黑人居,門柳如菼秋不疏,夜半蛋船來泊此,齋廚午飯有鮮魚。」這是相當寫實的一首詩,不但有黑人、蛋家人、齋廚等人物,這都異於江南的人物和生活情況。特別提到「門柳如菼秋不疏」,澳門四季氣候相差不大。當他在澳門繪畫北方一些塞山落木,澳門人見到亦嘖嘖稱奇,他無形將北方的風情帶到南方來。不過當吳歷在澳門學道之時,與諸西洋教士往還,有見不少西洋的畫藝,得知西方繪畫著重於實景的描繪,作品構圖尤重距離和陰陽明暗,他吸收到西洋畫的長處,以致其後的作品都有西洋畫的特性,在中國學畫中有很大的特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