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牧關與教牧輔導教育


1995 期(2002 年 11 月 17 日)
◎ 文林 ◎ 姚鏡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牧關懷」(Pastoral Care)一詞是借用於主後五九○年由羅馬主教格里哥利(Bishop Gregory)所著一書而來,卻成為神學界享用的專有名詞。 一九二二年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Dr. Richard C. Cabot建議神學生亦需要有一年「臨床牧關教育」的臨床訓練,以幫助他們體會人的痛苦及軟弱。一九二五年,從公理會出身,其後在長老會事奉的牧師Rev. Dr. Anton T. Boisen,他曾經患有精神情緒問題而入住醫院,康復後體會醫院關懷的異象而自願投身院牧事奉,成為第一位全時間的基督教精神病院院牧。其後於一九二六年Boisen聯同Cabot於麻州的Worcester State Hospital合作,開辦「臨床牧關訓練」,而Dr. A Phillip Guiles在Andover-Newton Theological Centre開始教授「臨床牧關教育」,成為第一位臨床牧關神學教授。 雖然Dr. Guiles在不久後安息主懷,但在美國CPE之發展歷史上都承認Boisen, Cabot及Guiles為美國之泰斗。

  加拿大的「督導教牧教育」(臨床牧關及教牧輔導)則在一九五一年始於亞基狄亞大學(Acadia University),由筆者之恩師、神學院教授及教學督導Dr. Charles Taylor所倡導;並在大西洋區組織起Institute for Pastoral Training,加上有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Dr. Charles Fielding及現稱偉弗羅列雅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之Dr. Delton Glebe(筆者另一恩師)等神學教授及輔導教授,於一九六五年邀請有數百位不同宗派的教授和代表,在多倫多共同組成「加拿大督導教育協會」(Canadian Council for Supervised Pastoral Education),將「臨床牧關教育」及「教牧輔導教育」連於此組織內;其後改稱為CAPE(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Pastoral Education)。 近年由於將加拿大法語的組織併入正式稱為CAPPE(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Pastor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 美國及加拿大之神學協會ATS(The 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chools in the USA and Canada)亦承認「臨床牧關教育」及「教牧輔導教育」之學分,但需由加拿大大學聯會AUCC(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及CAPPE認可之教學督導所訓練出來的學生,才能獲得大學學位的學分。

  筆者在「臨床牧關」及「教牧輔導」的神學立場是以馬太福音九章三十五至三十八節;廿五章三十五至三十六節及四十節為準則。 聖經這樣記載: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 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 」(太九35-38)

  這段經文不但將「城市和鄉村的宣教」及「醫療事工」連為一起,亦指出它們的逼切性,同時也更帶出「道成肉身」的關懷及同情心!特別在第三十六節,耶穌清楚的向我們申明了祂的看見與感受,並且祂的行動和回應,就是「憐憫」。

  一、「憐憫」:此字原意就是「動了心腸」,這比中國人所謂「怵惕惻忍之心」更積極,因為是主動地「動了心腸」。 在教會歷史上,神學和輔導對「憐憫」認為共有七種的善行。 這七種的善行有六樣是記述:「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太廿五35-36)第四十節更指出「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因為主在世時死後被人安葬。故此,教會歷史上認為,為死人安葬亦是「憐憫的行為」。 在主後第四世紀的人引用次經多比書(Tobit) 二章七節的教導,認為為死人安葬是第七種「憐憫」。

  二、「困苦」:「憐憫」的對象當然是困苦的人,「困苦」原意含有「被撕破」、「被搶掠」、「極迷惑」、「極疲憊」的意思。 將以上這四種情況代入教牧關懷及輔導領域之內,我們就不期然地領會到。

  A.「被撕破」就是指到那些身心靈受創傷的人,例如婚姻失敗、兒女反叛的人。

  B.「被搶掠」就是形容到那些被強盜搶掠或在金融風暴中失去了所有的資產,由擁有花不完的金錢,搖身一變成為負資產的人;他們那身心靈困苦的情況,真是猶如被撕破一樣。 配偶婚外情亦有如被人搶掠一樣,在我們四周其實已經滿佈這樣困苦的人。

  C.「極迷惑」是指那些精神或神志不清的精神病患者,也包括受異端迷惑的人。

  D.「極疲憊」是指那心理或心力受到極大壓力的人,他們那心靈枯竭的情景!

  三、「流離」:原意含有「受傷」、「躺著呻吟」、「被遺棄」的意思。 我們將它代入臨床牧關或教牧輔導的範疇內,就不期然有同感心。

   A.「受傷」是指那些身體受傷的人,不論是交通或工業意外,甚至是在戰場上受傷的軍人或平民等。而且包括遭遇婚變而受到心靈傷痛的人士。

  B.「躺著呻吟」可以將之套入那些在病床上呻吟的人。甚至因為婚姻失敗或家庭破碎而導致心靈痛苦呻吟的人。

  C.「被遺棄」是指到那在醫院、護老院、老人院、甚至在監獄中服刑的人,他們沒有親人探望,他們被人遺忘,他們像是沒有人關心的人!並且包括婚後遇到配偶不貞,甚至被遺棄的人。

  因此,「教牧輔導」及「臨床牧關」的專業訓練,為的是要每一學員發揮同理心,視有需要或接觸的個人或群體是主耶穌基督的化身而給予服侍;同時亦使接觸或服侍的個人或群體從每一學員身上看到主耶穌活現於眼前!因為在世人眼中,我們是「具代表性的基督徒」(A Representative Christian Person)。

  因此「臨床牧關教育」及「教牧輔導」是裝備牧關∕輔導學員,將學術訓練與同理心溶為一片。 更視每一個被關懷或被輔導者為「活生生的人類文獻」(Living Human Documents)。 為的是使接受臨床訓練的學員,有以下的體會:

  能擴闊視野(眼界),使能洞察信仰與全人關懷的相連性,透過接觸,可使受助者(被關懷者)經歷到醫護人員、心理專家及牧關人員共同聯成「全人醫治」的果效。

  使臨床牧關∕教牧輔導與其他醫護或精神醫生、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有更大程度上的了解,同時亦是將神學實踐帶到有需要的人士或群體身上,使受助者經歷到神對人的慈愛、憐憫、醫治及復和的作為。

  

(編按:香港臨床牧關及教牧輔導教育專業協會於本主日(十一月十七日)下午三時,於伯特利神學院舉辦異象分享會。有興趣更深入了解有關事工及進修途徑的讀者,可電二三三六九一九七查詢。)

「臨床牧關教育」(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在香港又稱為「臨床牧靈課程」,是裝備教牧具有專業臨床經驗,成為醫院、老人院或護老院的「院牧」、監獄的「監牧」、三軍的「軍牧」及警務人員的「警牧」、大學及專上學院的「校牧」,甚至工廠、文員或海陸空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院牧」等。

  「教牧輔導教育」(Pastoral Counseling Education)卻是裝備教牧於婚前、婚姻及家庭作輔導。 在婚姻及家庭受到嚴重衝擊的時代,透過教牧輔導幫助新婚夫婦具有預防性,對正不斷受衝擊的婚姻具有防護性,更同時對曾受婚姻或家庭創傷的群體給予教牧心理輔導作補救,使創傷者經歷心靈的治療、復和及重建身心靈健康的人生。

  「督導教牧教育」(Supervised Pastoral Education)在全面事奉的範圍內,是以「全人關懷」為要旨,也就是包括了靈、魂、體和生活各方面,因此「全人關懷」或「全人醫治」便成為一九二二年以來「教牧關懷」或「臨床牧關」的標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