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崇拜的子民或崇拜的節目 ?


1984 期(2002 年 9 月 1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當今不少教牧與信徒對集體崇拜愈來愈重視,可惜的是重心放錯了,結果崇拜程序質素的改善只會造成更多宗教消費者,而非朝見永生上帝的子民。

  返「教會」崇拜的失誤在於把崇拜上帝的場所優於敬拜三一神的子民,而某些圈子倡導「敬拜」模式的偏差同樣只在音樂風格或樂器的選取。也許我們要返回基本問題 :「崇拜為誰而作 ? 」當我們皆認定崇拜是為上帝而作的美事,崇拜的關注就不應是會眾唱哪類詩歌較好,或是牧者該釋經講道或只講「消費者友善」的信息,個人首要的關注乃是 :「我怎樣與其他蒙召的子民一起敬拜三一神 ? 」 我們整體所作的,無論透過唱詩敬拜、代禱服事、宣講聖道、領受聖禮等,重心放在與哪些人一起作在上帝面前,並非要崇拜的程序是否滿足我的需要!

  當今教會崇拜的混亂與危機,就是我們焦點放錯了在崇拜節目的更新,更錯誤地局限神的作為只在某特定的模式之內!上帝是否只臨在動感的崇拜 ? 我們更需要關注的其實是崇拜的子民的生命質素。教會內信徒生命如何,敬拜的深度也如何 !韋柏在《崇拜:認古識今》 說得好 :「崇拜必須以基督為中心,參與崇拜的群體倘若沒有在心靈、意志和行動上依從或返回這基本的原則,就不可能出現崇拜的更新。」

  宗教消費主義只會把消費的信徒偶像化為主體,於是各按個人口味選擇其崇拜或宗教經驗。每一間堂會的崇拜或教會生活,正反映該敬拜群體的生命,同時表達該群體對三一神的認識。教會仍是在天路上行走,自承不足,未達完美,而崇拜正是上帝子民身分的塑造。假若我們繼續關注的只是「今餐食乜?」、或「有何美食吸引街上的飲食男女?」、忘記了飲食是為肚腹,更重要是崇拜子民的生命轉變!

  惟有我們在每次敬拜三一神的歷程中,驚訝神的作為,內心受真理的感化,感受與其他信徒一體地朝見上主,我們就知道崇拜仍行在神的悅納以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