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湧迎末世


1980 期(2002 年 8 月 4 日)
◎ 神學縱橫 ◎ 鄭佑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化,我們看見神所說的話語卻一步一步的應驗,無可否認,今日我們讀到有關將要發生的事情時,我們肯定比二十世紀或以前的讀者更清楚明白......

  關於主再來的應許已經過了二千年,在不同的時代亦不斷有人強調主必快來,不少論及主再來前的預兆亦曾出現了,但到底我們是否真正到了世界的末了?在今日這個風雲驟變的世代中,我們為甚麼會相信現在比任何時代更能體會主必快來?換言之,我們有甚麼理由更相信主回來的日子不遠了?

日光之下無新事?

  

  聖經中論及能預知末世的事情有很多經文,而論及主再來前的預兆則以馬太福音二十四章最為詳盡。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講及祂再來前的預兆包括:假基督迷惑、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饑荒、多處地震等等。但這些預兆自古以來便斷斷續續的出現過,我們為何不能視為繼續斷斷續續的出現?

  關鍵就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八節所提及的「這都是災難的起頭」,「災難」原文作「生產之難」,那我們可以從生產上得到一些啟發,因為人在生產之前會經歷陣痛,而陣痛的密度會愈來愈密,痛的程度亦會愈來愈痛,換句話說,雖然歷世歷代以來,戰爭、饑荒、地震等已斷斷續續的出現過,但只要我們比較一些統計的資料,便很清楚看見所發生的密度會愈來愈密,嚴重的程度亦會愈來愈嚴重。

  以地震為例,第一至第十二世紀平均可錄得的次數不外乎三十至四十次;由十三世紀開始,直至十八世紀,平均可錄得的次數超過百位數;但第十九世紀便已超過二千次,二十世紀更錄得超過一萬次的地震記錄,而且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口高密度的集中,我們一定更容易想像所產生的傷亡性及破壞性將會怎樣的愈來愈嚴重。

  又例如饑荒的情況,只要我們看看世界人口在過去幾十年來的迅速膨脹,便很容易想像資源的缺乏,世界人口由神創造始祖以來,要直至到一八○四年,才達到一億,但人口由一億到二億則只需一百二十三年;由二億到三億則只需三十三年;由三億到四億,四億到五億,五億到六億,則分別只需十四、十三及十二年。除此之外,令人更覺遺憾的,就是以前引致饑荒的原因,多為天災或戰爭等人禍,但現在很多人面對饑荒的原因卻是貧富懸殊的結果。

萬物與起初一樣?

  

  這是在第一世紀就已經有人提出質疑,彼得提醒我們:「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彼後三3~4),但萬物是否真的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

  今日我們讀到有關將要發生的事情時,我們肯定比二十世紀或以前的讀者更清楚明白,例如啟示錄提到在將來有二位見證人出來傳道三年半後,他們將要被殺,然後曝屍街頭,聖經說:「那時各民、各族、各方、各國中,有人觀看他們的屍首。」(啟十一9),對於以前的讀者來說,這種情況簡直不可思議,怎有可能不同地方的人能同時觀看一件事件,但對於我們今日來說,我們不會覺得怎樣驚訝,因為人造衛星的發明,我們已很容易隨時能在不同地方觀看同一件事的直播(Live)了。

  又例如啟示錄提到將來敵基督會運用經濟手段去管治人民,聖經說:「牠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啟十三19~17)。對以前的人來說,實在難以想像當今的經濟會這樣的走向全球化,更想不到怎樣可能在經濟上完全按制別人的買賣,但當我們看見現今經濟的影響力,電腦的運作對各樣交易的控制、智能咭的通行,再加上科技的發明,對於說未來的人將在手上或額上接受激光的印記,然後才能通行或進行交易,則無人會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了。

  綜合來說,雖然聖經提到主耶穌再來的預兆可能已經斷斷續續出現了,但顯然所發生的密度會愈來愈密,嚴重的程度亦會愈來愈嚴重。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不斷進化,我們看見神所說的話語卻一步一步的應驗,無可否認,今日我們讀到有關將要發生的事情時,我們肯定比二十世紀或以前的讀者更清楚明白,但願我們要時時/隨時儆醒,在這風起雲湧的世代,預備迎接主的降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萬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