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弟兄作的事


1978 期(2002 年 7 月 21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讀舊報章上的兩則消息,令人既高興又感慨。

  第一則記載的是深圳有間殘障網吧,經營者都是人所厭棄的殘障人士,他們有的是血友病患者(據統計活不過五十歲);有的是脊椎受損變型的傷殘者,正如他們所言,每個人背後都有段故事,每個人也曾起過自殺念頭。不過,因為找到共同理想,成立網吧自力更生,於是重拾生活信心。

  另一則記的是加拿大華裔少女,因藥物敏感引致右眼失明,左眼嚴重弱視;人家一兩分鐘看完的書,她要花一小時,結果憑苦學考獲六個獎學金進入滑鐵盧大學供讀心理學。

  兩則新聞一東一西,在地球兩端發生,唯一共通處是主角都是華裔。可見中國人的良好傳統~能吃苦~並未消失,仍然保存在年輕一代身上,這是新聞令人高興之處。

  令我感慨的是,新聞背後反映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取態。深圳網吧副站長說他原來要開個小報攤,但業主卻以他的形象有礙市容為由拒絕,這種落井下石的歧視加倍了殘障者的痛苦。

  而加國少女卻說感謝老師的愛心支持,尤其是盲人點字的安排,使她順利完成每一次考試。由於大學未必有這些方便,少女的母親更呼籲當局要正視弱視學生的需要。多麼的理所當然,毫無求施捨求憐憫的卑微。

  幫助傷殘者,讓他們得到跟健全人士同等的機會,本來是一個發展健全的社會應該要做的事情,可惜,在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照顧健全者尚有種種未盡善處,更何況這些被歧視為社會包袱的殘障者?

  有人說,看一個社會是否達到現代文明的標準,就看她怎樣對待傷殘者,細心照顧每個小節,譬如電梯按鈕、交通燈號發響聲等,都是愛心的具體表現,這些,便是作在最小弟兄身上的事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