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傳媒坐言起行


1974 期(2002 年 6 月 23 日)
◎ 教會之聲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傳媒是良心的事業,但在良心不值錢的年代,與一些傳媒老闆和從業員談良心無異與虎謀皮。香港的傳媒愈來愈「爛」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除不斷鼓吹性濫交、賭波和煽情外,公器私用的情況亦十分嚴重。面對財雄勢大的傳媒,教會作為社會倫理的最後防線,若置身事外,保持沈默,其實就是縱容一些傳媒為我們的社會和下一代建構嚴重扭曲的價值觀。現時香港的傳媒,有幾點需要大家特別關心和代禱的。

  在香港只要有錢,幾乎誰都可以做傳媒老闆(除了電視和電台外),並沒有特別的限制,於是,連有黑社會背景的人都可以透過收購或創業,成為電影、娛樂事業和報刊雜誌的幕後主事人,而一旦控制傳媒機構後便可打著新聞和言論自由的幌子,鼓吹嫖妓、賭波;淡化食丸仔的禍害;將黑社會人物描繪成有情有義等等,潛移默化地在引人犯罪!

  第二,由於一些市民和看重民主自由的政黨及立法會議員,對回歸之後本港能否維持新聞及言論自由,一直抱懷疑態度,加上特區政府的表現未如理想,令到一些有關傳媒操守的法例,往往都以陰謀論看待,例如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兒童色情物品條例;以至報業評議會爭取豁免誹謗控訴等,因而遲遲未能付諸實行,結果繼續縱容一些傳媒借新聞自由之名,肆意渲染色情暴力和公器私用,借助不同媒介對競爭對手和批評者肆意攻擊。更令人憂慮的,狗仔隊有可能發展成蒐集政治、商界和社會領袖「黑材料」,用以要脅或抹黑對方的工具,但如何平衡新聞自由和傳媒操守卻一直是議而不決的問題。

  第三,文人無行似乎是一些中國知識分子的咒詛!一些傳媒老闆之所以能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是因為他們往往以優厚的待遇,汲納不少行內的精英,令旗下的傳媒具有相當高的水準和吸引力,而一部分所謂才子、名咀,正如傳媒界的老行專陸鏗所言,不單只賣藝、更是賣身,不斷為傳媒販賣色情暴力和公器私用辯護,並肆意攻擊開罪他們老闆的人!另外,一些對傳媒工作仍有執著和堅持的業內人士,因為經濟不景,行內裁員減薪情況嚴重的前題下,對一些令人氣憤的行內問題亦只有敢怒不敢言!形成傳媒工作者敢於挑戰任何人~除了他們老闆的情況!

  第四,在市場掛帥的自由社會,香港傳媒出現的問題,消費者亦難辭其咎,沒有受眾「一面鬧、一面買」,不會出現一些譁眾取寵的傳媒盤滿砵滿,而一些滿懷理想的傳媒卻慘澹經營的殘酷現實。更令人傷感的是不少弟兄姊妹亦天天以金錢投票,光顧一些暢銷的不良報刊雜誌,對一些有所堅持的報刊雜誌卻口惠而實不至,只在她們倒閉時深切哀悼一番!明顯地不少弟兄姊妹已漸漸被世界的潮流所同化,對罪失卻了應有的敏感。 要抗衡世俗的傳媒文化,應先由自我省察開始,重新檢討我們的價值觀,不要被異教之風動搖,忘卻了基督徒應有的價值和原則。

  最後,我們亦毋須假設傳媒是壞的,其實傳媒像金錢一樣是中性的,只是一種工具,是好是壞,主要視乎使用者的態度,若能善用,其實亦是傳揚真理的好幫手。要關心傳媒,必須坐言起行,願大家以選擇性消費、投訴、影響立法等不同方法,為混亂的香港傳媒尋找出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