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剪影~從約伯記看人間苦難(三)


1965 期(2002 年 4 月 21 日)
◎ 神學縱橫 ◎ 李慶餘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約伯的妻子之所以有人性,因為她會悲哀,會憤怒、會埋怨,而更重要的是,她深愛著約伯,在希望約伯可以早點脫離痛苦的情況下,她決定勸約伯了結生命。但約伯死後,她還有生存的理由嗎?因為她已失去了兒女、家產、房屋、地位、信仰......。約伯死後,她會立時失去她僅有的丈夫,那時,她活著幹甚麼?因此,我懷疑,她在緊隨約伯之後,了結自己的生命。我們若能從這個角度來看約伯的妻子,很可能會發現,她比約伯還要承受更大的悲哀。

  倘若我們讀經時,因為約伯妻子的一句話,便下意識地認定她是一個被魔鬼利用,不體恤丈夫、潑辣而不愛主的女子,今天,我們可否想想,這個女子在過去的歲月中,一直與愛主的丈夫一起生活,互相扶持;她曾與約伯一起建立一個和諧的家,教導子女如何和睦相處;她也和約伯一樣,忍受著家破人亡的痛苦,並在約伯失去一切後,仍然守在她的身邊;她在約伯身患頑疾的時候,因不忍心看著丈夫受苦,所以只得含著淚勸丈夫了結殘生,而她也知道,在丈夫死後,她將會過著飄泊與孤苦的生活,因此,她很可能會跟隨丈夫了結此生。約伯的妻子,其實是一個賢良的母親、愛主的姊妹、討丈夫喜悅的妻子,和一個充滿了人性的女子。正因她有這樣高貴的品性,魔鬼才會用她來攻擊約伯,因為一個不體恤丈夫、潑辣而不愛主的女子,根本就打擊不了約伯。

  約伯妻子的說話,除了反映著人性對苦難的回應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幾個很中心的問題:為甚麼義人要受苦?人受苦時,神在哪裡?當一個人承受著又大又重的苦難,而神又默然不語時,神是否值得相信?若神不值得相信,我們為何還要持守宗教信仰所要求的「純正」?

  這一連串問題,正好反映了為甚麼有人以《約伯記》的主題為信心:因為生命中出現太多太重的苦難,而神又彷彿充耳不聞時,我們為甚麼還要信祂?這根本就是一個信心的問題。

  約伯的回應,正是一個信心的表現,而他的信心,也正是使他由人性過渡至神性的關鍵。

  約伯回應他的妻子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他的意思其實是:「只有那些不認識神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因為神隨己意行事,祂的道路我們無法測度,因此,祂無論是降福予人,還是降禍予人,都是合法的。難道我們只能從祂手中接受祝福,而不能接受痛楚嗎?若我們只能從祂手中接受祝福,那麼,我們的信仰就是建基於利益之上,而我們也就是只有在亨通時才會倚靠神的假信徒。」

  在約伯的說話中,可見他認為無論神是「賜福」還是「降災」,都一樣是合法的,同時也間接地說出了他自己之所以信神,並不是因祂的祝福,而是單純的接受祂,相信祂的存在與權能。約伯單純的信心,正是祂沒有放棄信仰,以及沒有輕生的關鍵。

  伴隨著跨越人性軟弱的信心而來的,便是約伯跨越人性軟弱的表現,這表現就是:他沒有向神要求答案。一個正常的人,在遇到突如其來的苦楚時,少不免會問「為甚麼」,尤有甚者,則會有埋怨的情緒,這些負面反應都是人性的表現,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些反應若過分的膨脹,受苦者往往會成了審判神的法官。我們,特別是未信人,豈不是經常問為何神容許戰爭、飢餓、疾病、罪惡在世間嗎?而當這些不幸臨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對神的質疑也就更大,而這些質疑亦常會演變為對神本質的懷疑,如神的旨意是否良善,神是否公平,甚至神是否存在等,而當我們這樣提問時,我們便成為了審問神的法官,而神就成了被審問的犯人!若果約伯也在問的話,他也會同樣成為審問神的法官。

  然而,《約伯記》的第一及第二章告訴我們,約伯才是要被審問的人,神和魔鬼都要審他的信仰是否包含個人的利益在內,換言之,《約伯記》首兩章並不是要問神為何容許苦難,而是要問約伯能否忍受苦難;不是要問人受苦時,神在哪裡,而是要問:神要找一個可以忍受苦難的人時,約伯在哪裡?人又在哪裡?

  可是,在我們的記憶中,《約伯記》不是發問許多有關人生、有關苦難的問題嗎?沒錯,約伯在受苦中的確發問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但這是第三章以後的事,而我們也往往由第三至三七章的角度來看第一及第二章,以致我們把神放進犯人欄中,並忘記了在犯人欄中的應該是約伯。在信徒的腦海中,《約伯記》的景象常常是約伯與三位朋友一起討論義人受苦的問題,但是單就第一、二章而言,《約伯記》的情景應是約伯一個人在爐灰中,受上帝與魔鬼的審問,而審問的問題則包括:你的信仰是否涉及個人利益?你是否單純的倚靠神?當生命上出現了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時,你會否堅持你的信仰?當你發現上天對你不公平時,你又會否放棄信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