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真誠的探討


1964 期(2002 年 4 月 14 日)
◎ 文林 ◎ 風中鈴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們為甚麼離人群愈來愈遠?

  近年,因著參加不同短宣事工,認識了一些在傳統福音派教會長大及事奉的信徒、談論到教會的一些現象,激發了我一些思想。並無意泛指所有教會,且凡事有例外及可有另外的觀點,這僅是我個人內心的探討,但亦希望帶來一些醒覺。

  (一)教會沒有了玩的空間

  有一些教會增加了設施,讓年輕人聚在一起玩。但很多教會青少年及兒童工作者的思想仍然守舊,希望服事的一群可以坐得好好,守守規矩,懂得尊重,背背金句,這些或許是好的,但遇上反叛時期的這新一代,有些想法可能太天真及不切實際了。此外,教會就職的人士抱著準時收工,又不放心交鎖匙,青少年要返教會、用教會地方好像很麻煩,引致不能產生歸屬感,亦是一個障礙。

  我成長於六、七十年代,在教會曾參加青少年團契、主日學事工許多年,少不免慨嘆新一代是艱難很多,他們喜歡玩的我們有一些保留,要瞭解他們亦不容易,因為他們不懂得表達。正因如此,要和他們玩在一起便不容易。但至少容讓他們可以一起玩,在教會玩好過去其他引誘他們犯罪的娛樂場所玩。

  玩和開心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和喜歡一起的人傻傻地、聊聊天、吃零食、玩UNO、大富翁、開玩笑。當然,受傳媒影響,物質化及滿腦子色情的思想相當嚴重。但一代一代過去,我發覺很多仍是不變的,是喜歡埋堆玩。不幸地,我們開始怕失去控制,怕太過吵鬧,怕他們失禮,太多害怕以至教會未能為他們提供玩的空間,容許年輕一代在教會玩是我真誠呼籲教會領袖去做的,不要為自己的尊嚴交付新一代的生命給予那惡者。

  (二)教會忽略了愛的關懷

  我所認識的一些弟兄姊妹,近年都減少在教會的事奉,只因太疲累。但他們卻很享受去短宣,或許是所服事的有回應帶來了喜樂。「只想離開,不想逗留」是很多有心事奉者的心境,感慨是付出了沒有所得,沮喪之餘只有換來不斷的要求與批評。每一個人都有傷口,都希望有人關懷,教會是期待得到愛的關懷的地方,卻發覺這方面缺乏得可怕。教會的事工不斷運作,在繼續證明存在之餘,可有思考這代到萬代,人最需要的是愛,我們在這方面的訓練與實踐是否可以加強呢?

  (三)教會沒有了反省能力

  傳統福音派的靈性深度並不充實,這和上一代對靈恩運動的懼怕有關,對聖靈感動諸如此類惟恐產生問題以致避開,往往屬靈領袖為保不失,很少反省。只是,沒有了聖靈同在的關係,有些不妥,加上近年社會問題複雜了,教會好像沒有能提供指引面對的力量,只提供的是祈禱、靈修操練,但往往淪為一種獨處避難所。不同堂會有不同景象,有些牧者傳道因忙於事工不返祈禱會;有些牧者每天拿出會友名單祈禱,但會友絲毫感染不到其關心。正如︽勇闖人生︾(與盧雲一起反思,查理士、靈馬著)其中一段說:「我們用祝福代替了悔改,用奮亢來替代了追隨基督,以權勢代替了服務心態,以可預計來更換了脆弱性,以及用成功感來接替了追尋心。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卻自以為滿溢,這正是自己的靈性缺陷。」

  原來事奉疲倦了要遠離,年輕的一代沒有玩要遠離,教會一些屬靈袖還不去反省,反而蹼之以鼻,憎人富貴嫌人貧的中產情不變,惟願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為神的旨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