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低迷


1959 期(2002 年 3 月 10 日)
◎ 教會之聲 ◎ 麥漢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自九七年金融風暴以來,香港經歷連番的經濟打擊,經濟轉型而來的痛苦,深入每一個階層。去年「九一一」事件令香港經濟情況更是雪上加霜:破產個案激增,負資產、失業率上升至歷史高位,自殺的消息頻仍,整個社會仿如籠罩著一層「低氣壓」,「經濟低迷」引致人心低沈,香港人昔日的自信和進取精神不再。信徒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也不能幸免,不少遇到經濟困境、長期失業、身心受創,即或那些仍有工作的,卻面對高壓的工作環境,超時工作是家常便飯,「資源增值」意味著工作量不斷加增,沒有足夠休息,心靈空間被剝奪,大大影響家庭生活、人際關係,以及教會的生活與事奉。

  筆者的教會在九八年為要回應失業的問題,成立了「鄰舍事工」為經濟困難的弟兄姊妹提供經濟援助、短期貸款,並且創造一些短期的職位,使待業的信徒可以把自己的專長、時間及精力,投放在有意義的服務中。一方面可以賺取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可以與教會的事工配合,共同關心社區中有需要的人。這個計畫帶來十分良好的果效,除了幫助一些弟兄姊妹度過經濟困難,更鼓勵會友實踐分享互助精神,使教會成為一個相顧相關的群體。

  基於上述的經驗,教會如何面對當前經濟低迷的社會狀況,筆者有以下的建議:

  一、強化支援網絡

  教會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群體,這並不是說教會很富有,而是教會擁有龐大的人力資源和關係網絡。更重要的是教會因著信仰,成為一個有承托力的生命組織,她有豐富的資源幫助會友和他們身邊的人面對逆境。

  香港的自殺個案不斷上升,正反影香港人失卻了生命的支持系統,當有問題出現時,卻不知如何尋找出路。過往二十多年的經濟成就,叫人的著眼點只在經濟發展、財富增加,但卻沒有時間和精力投資在家庭、人際關係及生命成長等領域,到危機驟然降臨時,就只覺得孤立無援,走進絕路。教會應趁此時機,將信仰的價值觀和對生命的了解,透過關懷與服事展示於人前,參與塑造一個有情的社會。

  二、把握契機作人力資源的發展及投資

  教會對會友的關心和支持應責無旁貸,但可否想想如何為這行動賦予更高的價值。失業和待業的肢體除了經濟需要之外,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未來。

  教會動用儲備的資源時,有否想到可以將經濟支援與人力發展結合。例如招募待業青年,接受短期的事奉實踐培訓計畫,一方面給與他們經濟收入,另一方面由專人作門訓,發揮他們的恩賜和長處幫助教會內部事工及關懷社區的服務,並給與在職培訓及督導,幫助他們建立更優質的生命,為將來重投社會作準備。教會亦可以建立服事鄰舍的事工團隊,結合老中青信徒,將經濟及人力資源發揮,作更好的服事。社會常提到「資源增值」,只是人手少工作量多的代名詞,教會資源增值,應該是將人的質素和服事的價值提升,讓參與的人以活出更高的價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