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衝突轉化為牧養(七)


1956 期(2002 年 2 月 17 日)
◎ 牧養心聲 ◎ 鍾銘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慈父與嚴父管教兒女的方式當然不同,但同一位父親教養不同性格的子女,結果也會迴異。浪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位慈父教導出循規蹈矩的大兒子,不過也養育出耽溺放縱的小兒子。當小兒子要求父親分家產時,便揭開了家庭糾紛的序幕。但大兒子賭氣,拒絕慶祝弟弟的回歸,也會牽引出另一次家庭衝突,要勞煩慈父出來勸解。

  F. Kunkel追溯「自我中心」的源頭時,發現一個溫馨和充滿愛的家庭,可以培育出性格完全相反的子女。慈父的愛對性格欠生機和內向的人,可以變成溺愛,便養出倚賴和放任品性的浪子,Kunkel稱之為「攀緣葡萄」。另一類因為富生機和進取的性格,在慈父的悉心栽培下,便成為光宗耀祖但卻可以是自恃兼無情的「耀眼明星」,就如「大兒子」。

  耶穌設比喻的目的是以日常事例去解釋深奧難明的真理,故浪子的家事也見諸今日的家庭。相信很多牧者都可以列舉真實的個案,例如敗家子連累家人債台高築,甚至家破人亡的悲劇。這家門不幸除非不肖子改過自新,否則家人只能學效浪子的父親祈禱守候。

  不過,家有「明星」也會令家人嘔心瀝血,不少父母用畢生積蓄供養子女,但他們卻置父母於不顧,有飛黃騰達的家人,卻無視至親的窮困,更有自恃學有所成、品德高尚,便無情地批評指摘家人。不知道浪子比喻中的大兒子聽了慈父的規勸,會不會知錯悔改,抑或堅持己見,自絕手足情。

  因此教牧要化解家庭衝突,或將衝突轉化為牧養,最好先認識當事人的家庭背景和他們的品性,然後纔好辦事。然而清官難斷家庭事,耶穌被請去幫人分家業時,祂便公開拒絕。但我們要注意耶穌是機智地避免捲入家庭糾紛,因為那人是利用祂。故此牧者介入家庭衝突,要分外小心。一方面我們要避免被扯入漩渦中,另方面我們的眼目也要像耶穌一樣,能看透人內心的慾念和罪惡。(路十二13~15)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