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更勝家教會


1952 期(2002 年 1 月 20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為甚麼我喜愛做「家庭福音工作」?

  這是最使我感到樂此不疲的,曾試過一整天站在四個講台近九小時,竟然不覺疲累,因為看見家長焦慮與無助。

  很多應邀的場合是中小學及幼稚園的家長會,可是大部分是一年一度舉辦,還要視乎委員們有否此興緻!

  可憐大多數的家長是那麼受制於管理單位的取捨,香港的教育發展表面上是以每校均有「家教會」(家長教師會簡稱)設立為光榮,然而我認為只是很「門面」工夫而矣,例如:去參加有關教育子女講座的人數通常是十分一,每年舉行次數是一兩次,參加的家長常是低年班的,尤其初入校情況者最捧場,也許是「陌生感」的不安全成分所致。

  難道我們的家教水準就此便算理想嗎?

  我較偏向鼓吹教會向現有孩子參加主日學、青少年團契、基督少年軍等的家庭實施家長的維繫和宣教工作,因為我們不會像學校般只有幾個學年光景的關係和欠缺熱心的推動者。

  教會真正欠缺的是「優次問題」,可能我們只用個別參加者為宣教單位,而不著意整個家庭為單位。

  我記得在十多歲的時候,有不少團友因家人反對參加夏令會而與父母衝突,後來信了主之後卻與家人關係冷漠。

  你試數算教會內有多少「完整」的家庭是一同來崇拜和熱心事奉的,也許你會很傷心地見到兩代同存的百分比是極低的。

  很多青年人是單獨前來崇拜,在佈道會帶來的是朋友而非家人。

  我相信教會在人力資源和講道題材均要投入更大的適切助力,多鼓勵讀社工和心理學的青年教友組織成高質素的導師團,邀請基督徒輔導員多鑽研家長關切的問題然後結合為佈道素材,更重要的是代禱方面多以家庭為本,這可能是未來教會興旺的發展大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