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blue> 「九一一襲擊其中一名遇難乘客的遺孀,週五特意乘搭當日從紐瓦克飛往三藩市的肇事航線,以表示對飛行安全信心。......懷著身孕的比默太太選搭聯合航空重新編排第八十一號班機,以期追思丈夫遇難當天的感受,同時證明飛機復飛後是安全的。」~《明報》20.10.2001
勇敢的比默太太,重搭丈夫托德先生罹難的航線,航程中每分每秒每個片段的感受都不足為外人道,這不單是一次流淚的行程,更是一次勝利的旅程。
從候機室開始,每走一步都是個多月前丈夫走過的。或許托德先生曾經在這張椅上坐過,或許他在候機室的小食部喝過一杯咖啡,或許他在機艙的門口取過當日的報紙,或許他在飛機的座位上取出妻兒的照片來觀賞;而毋須置疑的,是托德先生曾經在航機飛行華盛頓上空時,用手提電話打給太太,告訴她飛機已被騎劫,而他正準備與其他乘客一同反抗。這是比默太太最後聽到丈夫的說話,之後已是陰陽相隔,再聽不到任何聲音,只剩下默然的漆黑。
比默太太重搭丈夫罹難的航線,不是聯合航空的公關綽頭,而是她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心靈之旅。經歷摯愛猝然離世的創傷,許多人寧願逃避,舊事莫要再提。但另有一些人選擇走入創傷的深處,不是要挖瘡疤使傷口再次發炎流膿,而是要面對面的迎向創傷,高呼來罷你卻不能殺我。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至死,親自下到陰間,正是顯示復活的能力是在迎向死亡時迸發出來。
聖法蘭西斯的禱文如此說:「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比默太太和托德先生都是勇敢而無私的人,罪惡的力量雖叫他們暫時分開,但上天一定為他們預備相逢的機會-就在他們一起走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