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算是一個欠缺勇氣的人嗎?
倘若你正過著無色彩的生活,臉上常少了笑容,說話沒有幽默感,可能你值得靜下來留意自己是否少了一種氣質~勇氣。
沒有勇氣,甚麼生命內的潛質都宣告無效,因為這扇通往顯現豐富內涵的門仍是每天不能開啟。
我們要學習洞悉過去所承受的痛苦,這是一種很健康的思想方式,想想自己需要預防甚麼不應再發生的事,例如:
(一)曾遲到被人怪責,現在心中仍有點不舒服;
(二)投資錯誤,害得家人也一起擔憂經濟,想起他人對自己用錢方式的不滿,影響到感情也因而損害了;
(三)子女不願跟從你的意見入讀某種學院課程,你們從此不想再深入傾談有關將來的抉擇、你對這僵局很不滿意,甚至暗地流淚。
在這類個人和家庭遭遇中,我們都試過辛苦的感受,身旁的人也陪著我們辛苦!
佛洛依德稱「抑鬱是一種表達不到的憤怒」,正如長子看到弟弟出世,心中存有「媽媽可能會放棄我」的感受。若長期下去,媽媽與長子的不懇切交談內心感覺,長子最終是跌落抑鬱的情緒內。
勇氣常在沈默壓抑中試圖浮出來,它要嘗試克服悲觀的心聲:「說出了,又如何?」
這是長子長女要背著榜樣:「我很獨立、不用你關心了。」這也卻成他們一生的悲哀。
這可能是父母的悲哀,因為這角色好像要求你「甚麼都要掂」!
有勇氣承認自己有軟弱是一個要鍛練的歷程。
香港的教育方法是側重「證明自己常常對」,優才的特徵是「比別人強」。
可憐我們的孩子自小就不懂得拿出勇氣去請教、認錯。我們的兒童主日學是做這件心態工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