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同声一哭
第 1913 期(2001 年 4 月 22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别以为成人书才有这种高层次境界,许多好的儿童书同样有这种感染力。
四五岁时,妈妈给我讲「姆指姑娘」,我已懂得为她坎坷的遭遇感到难过,听到田鼠先生要姆指姑娘跟牠的儿子结婚,更是万分焦急。那种难过和焦急,就在童稚心灵里埋下爱心种子,是上佳的与哀哭人同哭的情感教育。
像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母亲的故事」,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等等,都是触动人心的好故事,让孩子透过阅读,窥见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从而培养出一分悲天悯人的心肠。
不过,要避免的是那些内容煽情矫揉,又或脱离孩子生活经验的故事,否则便会产生反效果。
譬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非常好的儿童小说,在我童年时代,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读书,可是照本给今天的孩子看,他们却未必能引起共鸣,有些学生对「少年笔耕」里,儿子半夜代父抄写的桥段只觉匪夷所思。要给孩子介绍这类书,得先下一点工夫,讲一下背景,才能收到如期效果。
又譬如「廿四孝故事」,如不加辅导,对孩子大讲「卧冰求鲤」,「扇床温席」,只会令他们觉得滑稽加不可能,大大削弱了孝顺父母的教育意义。
好故事应该趣味盎然又言之有物,这言之有物不必说教,不必大道理,只要让孩子在阅读过程,能与主角同笑同哭,同喜同悲,便能潜移默化,荡涤孩子心灵,帮助他们保有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