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還未有進步(上)


1869 期(2000 年 6 月 18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參加了這裏的情感訓練不短日子了,但我發覺他仍是依然那麼......。」

  「看到其他參加的孩子那麼積極主動,但我的孩子卻幾經鼓勵,仍不肯舉手答問題!」

  「我的孩子還未有進步!」

  這是我們舉辦情感教育小組常遇上的家長質疑,他們都熱切地問:「還未有進步啊!」

  當我與這些家長傾談時,他們的疑問常是建基於

  (一)「見到」其他組員比自己的孩子反應好;

  (二)「試過」催促自己的孩子要加強專心、試舉手答問,但孩子無改善;

  (三)「想起」到今天參加了不下十堂(或更多),會否浪費時間?

  一切心理的焦慮都來自父母的「見到」、「試過」和「想起」。然而一切的答案也是如何成熟去處理「見到」、「試過」和「想起」。

  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有期望,這是非常合理的,但這期望在於「他」的性格特徵所擁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內向的孩子有利於深入思考、靜心聆聽;然而不利於對他人作反應和主動在羣體中發言。他們常被責備為遲純、不積極!

  外向的孩子有利於活潑生動的表演氣氛場面,但不利於安靜閱讀、耐性做功課,他們常被責備為不專心!

  較中庸之道的也不見得討父母歡心,他們不是較快的、較高毅力的、較用心學習的。他們更易被父母責備為不及其他小孩答得準確......。最顯著的是「還未有進步!」

  試想平衡型的人怎可以左方高於右方,或右方高於左方?他們基於不偏不倚的原則便常保持做到普通水平,因為這地步帶給他們心理上最少的壓力。

  反之,當某次表現過激時,例如很落力去玩集體遊戲,結果自己心情反之很波動,晚上也睡得不好;故此也很快返回平衡崗位去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