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新一代


1840 期(1999 年 11 月 28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今日的青少年已非「天生天養」的一族,莫說要培養他們成才,就是要他們「健康」地成長,已足花家長及教師畢生的精力。教會同時面對不同背景、質素的青少年,應如何牧養,使他們可在主裡成長,成為教會未來的新一代?

  

滿分的契機

  ■ 作者:譚廣海

  隨著香港蓬勃經濟與民生的發展,這一代青少年所擁有的教育機會、生活質素與技能,已有明顯的提高。同時,鑑於某部分青少年的父母,均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卓越的工作成就與物質生活,教會當中漸漸產生了一群「優質」的青少年。他們不僅在名校學府就讀、成績優異;在思維及言語表達上,也聰穎不凡、與眾不同。

  然而當我們牧養這群體時,需要緊握聖經對優質觀念的定義。事實上我們的主耶穌,也是一位優質的青少年。還記得他在神的殿中,坐在教師中間聽問的情景嗎?那樣,凡聽見他所說的人,都希奇主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路二46-47)。在這裡有關優質的定義,是指著對父神的看重與敬畏而言的。因此他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二50)路加對主的優質生命作了這樣的結論-就是其智慧與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同增長。(路二52)這正顯示當我們的身體、知識、道德和屬靈生命不斷前進,獲得全面均衡的發展時,父神與所屬的群體,對他必會表達喜愛之情。筆者深信,這原是我們判斷青少年已否擁有優質生命的辨別標準。

  按著上述定義作引導,筆者願意提出以下牧養的路向與建議:

  

一、察視心靈的渴求、學習適時的回應

  優質青少年擁有許多外在的豐富,並不表示他們的內心(或靈裡)是富足無缺的。由於父神所創造的人均是獨立的個體,牧者需留意這群少年人在不同處境階段中,其認知、行為與情緒上的需要,並且適時作出回應。藉著崇拜中的牧者心聲、網上聯繫(ICQ)或個別的輔導對談,仍是有效的途徑。這時我們不需要擔心上述的途徑能否有效解決他們的問題;要緊的卻是我們是否有持續與他們溝通、對談的能力。雖是短暫的聯繫,但因不間斷交流的關係,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讓其心靈漸漸獲得滿足。

  

二、塑造健康的生命、摒棄偏差的觀念

  你或許會感到無奈,為何一位品學兼優、生活無缺的青少年,也有染髮、鍾情漫畫、迷戀偶像,濫用藥物與放逐自己等行為。事實在他們發展的階段中,對自我的觀念、優值與形像,均有許多尋索辨別、等待重塑的地方;而他們抗拒傳統教導的行為,正表明對自我生命重整的意識。因此教牧同工須讓他們在群體生活中,有交流並分享信仰掙扎的機會。單向式的講授與訓誨,已無法成為這群青少年自我改變的動力。筆者曾多次以專題文章、時事論壇的方式,引導這群體作討論與回應。當中雖有不少難以回答的課題,但在真理辨識、生命相互影響與鼓勵下,不少偏差的觀念均能除去,繼而建立出合乎聖經的生活模式與個人形像。

  

三、拓展事奉的空間、發揮個人的恩賜

  最後我們需留意的,是怎樣給予他們作出貢獻。優質青少年的恩賜與技能,只要有合宜的安排,定能發揮良好的果效。今年暑假期間,有多位青少年前往海外作短宣,讓他們對基督福音的事奉與個人的恩賜,有清楚的體會與經歷。回港後,他們的信仰不僅被樹立起來,還樂意將所擁有的,與有需要者分享,成為流通的管子。因此教會須詳細且謹慎地安排,甚麼是帶來他們生命獲得省思與成長的機會,讓這群體發揮神給與他們的恩賜,肯定自己。

  執筆至此,願父神繼續引導與賜福給香港眾教會,在牧養優質青少年的託付上,顯出祂的智慧與能力,在基督裡給他們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零分的出路

  ■ 作者:黃超靈

  今年十四萬的會考生可留在校園的不多,差不多十萬青少年湧入搵工市場。然而香港現正處於泡沫經濟破滅的日子中,面臨史無前例的失業率、經濟蕭條、消費疲弱、通貨收縮、人浮於事,資歷幼嫩的青少年要突圍而出,掙得一職半位,殊非易事。

  

認識我們的青少年

  根據報道,指出應屆會考生中有二萬三千個考獲零分(另外考取幾分的考生相信也為數不少)這些人不止不合格,而是每科都是最低分。他們最有機會成為失業大軍的一員,若總分只有兩、三分,至少還有嘗試過,而總分是零分,是根本沒有嘗試!報道更稱,他們一進試場,在試卷上寫上名字號碼,便伏案大睡,至鐘響,才施施然起來交一張清脆玲瓏的白卷。

  有一次我曾向一位年輕的準教師糾正錯字,還立即教她分析字形部首,然後著她查字典,她卻不以為然的說:這些字還要查嗎?忍不住告訴她的語文根柢仍須多下苦功。換來的答案是:「我會考中國文學是B級的!」她一臉的自信倒令我惶恐起來。最近得知她也在失業大軍中。讀書無望,工作無門,無疑加強了他們的挫敗感和自卑感,很可能引起更多青年和社會問題。教會當如何牧養他們?

  牧養他們,首先要認識這批青少年成長的三個背景。

  

一、我們的社會:

  香港這個社會,給了這些中學生甚麼信息,教他們可以連嘗試也不想試,連筆也不願提?我們的青少年,為何這麼不想下苦功?我們的傳媒,提倡酷愛自由,最緊要好玩!電視上君不見用掟水彈、蛋糕、意粉,然後加送汽車的方法,將受眾的人格與尊嚴搓圓壓扁!我們青少年成長在一個無良知,只講求物質享受,不勞而獲,渲染錯誤價值觀的世界,整個社會瀰漫著物質至上的風氣,有錢便等如成功的觀念,深深地烙印在成長一代的心靈,社會中荼毒青少年的傳媒書刊比比皆是,電子傳媒每日傾銷不良意識,社會愈來愈渾沌,不良資訊垂手可得,價值觀模糊不清,人際關係疏離,競爭對立。

  

二、我們的學校:

  老師的學位與文憑訓練不等如專業,念過教學理論、課堂原理,卻多的是一籌莫展,傾談討論時,老師好像甚麼都知,但問題卻從來沒有超越。「知」和「能」是兩回事。「口講」與「實踐」也是兩回事。而且有些為人師者,教書只為賺取兩餐的生活費,從沒有教育理想。

  

三、我們的家庭:

  家庭愈來愈不濟,賭博、抽煙、粗言穢語、互相虐害,是不少家庭的文化,家長的問題:1.對青少年學習的支援不正面,常見的是盲目要求或太少關顧;其次是家長價值觀不正確,對學生灌輸過於市儈,或者扭曲的學習觀。2.家長把自己不合理的期望,強加於子女身上,做成無謂的壓力。3.家長缺乏做個好家長的知識和態度。

  面對這些背景,要牧養他們,我個人認為,首先應減低他們的心靈困扼,例如憂慮、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牧者及信徒可加強與他們的團契生活,如羅馬書十四、十五章的彼此接納、服事及建立。使他們能夠經歷有支援不孤單的日子,藉以重建信心。教會要表達真摯的關懷,如介紹工作等。其次是加強門訓;利用無工作的清閒時間,可在教會成立門訓小組,藉神的話語,深化靈命。主的話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使他們將前路及信心擺在神裡面。

  第三,鼓勵青少年多作義工(如返教會作義務幹事),協助學校或教會之球隊(如教練或管理之工作),作老人院、醫院或青少年中心的義工,這樣可使他們感到自己「有用」,也經歷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生命。教會中很多亦為辦學團體,今天時常題到優質教學,有否題到有教無類?作為基督徒老師,要重拾教育靈,重整教學經驗和策略。教育界的承擔不是想方法減少零分的數量,我們應該針對學校教育目標,重新設計課程和教材,修訂考核方法,從而令學生對學習重拾興趣,產生動力,並使大部分青少年有正面的自我形象。最後,家庭更新,教會在前面的日子要以破釜沈舟的決心,重建家庭,透過講壇、小組、團契、營會,務必使會友建立健康家庭,只有在健康家庭長大的孩子,才能更有能力承擔人生坎坷的時刻。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