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有了兒女


1811 期(1999 年 5 月 9 日)
◎ 教會之聲 ◎ 黃慧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母親節是西方節日中最為港人受落的其中一日,所得到普遍的認同比起父親節與婦女節都高。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說香港人仍然保留了中國傳統對家庭的重視的話,為甚麼受到廣泛注意的不也包括父親節?父親不也一直被視為一家之主嗎?又如果母親得到比父親更廣泛的注意,是代表香港婦女的地位已經超越男人的話,為甚麼婦女節又一直得不到重視呢?是否在有意無意之間,我們已將家庭等同了母親,又將對母親的認同等同於對婦女的尊重?母親這身分所帶給現代婦女的究竟是壓力還是祝福?

  筆者最近閱讀一篇寫有關箴言三十一章才德女子的文章,其主要的論點是以才德女子的描述提出聖經對現代母親的要求。根據它的論點,像箴言才德婦人一樣,今日的婦女要成為丈夫有益無損的倚靠:她得一方面為家庭提供經濟收入,一方面打點家中大小事務、分配工人;一方面在家「栽種紡紗」,一方面出外做買賣及賙濟窮人;既辛勤、仁慈又有智慧,做到為子女所稱頌、丈夫所讚賞。雖然文章忽略了經文本身所描寫的才德女子,其實是希伯來智慧的位格化稱謂,它就經文字面意思發揮的描述,確也成為現代婦女需要面對生活中多重責任的寫照。

  今日的婦女,不論來自甚麼經濟階層,都要面對多重的責任以及其間出現的衝突和張力。低收入家庭的婦女,一直都是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援。香港製造業興旺的時候,她們提供主要的勞動力;製造業轉移內地,她們為服務業提供最基本的清潔、洗掃、為中產家庭提供傭工。服務業衰退,她們被辭退家中,繼續為兒孫當廉價甚或免費保母。中產入息的婦女,享受相對地平等的教育及工作機會,借助外籍傭工的支援,得與同輩男士一樣投入專業發展,在工商業市場上與男同儕一同面對劇烈的競爭。在職婦女與男同儕所最不同的地方,是工作之後仍然要肩負起傳統對母職的要求。

  母親角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一直以來,母親不單擔負實際的懷胎乳養,她們還在孩童成長的過程中擔任主要玩伴、導師和關顧的角色。母親對兒女的關顧,不論其表達方法是否得宜,都會伴隨他們成長,成為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牽引。再者,母親很多時候在家庭中所擔負的責任並不只相對於兒女。即使現在有傭工幫忙,母親一角仍然不時要打點一家大小的起居飲食;至於不能為傭工分擔的還有:操心家庭的經濟收支,隨時為家庭的變故充當輔導員,為老少不同的性格和個性的成員排難解紛等。如此,母親受到廣泛尊敬的原因再清楚不過。問題是:既然婦女今日的角色和能力已兼及社會各個行業,為甚麼家庭的責任仍然主要落在母親身上?

  回顧過去自己由懷孕到初為人母的一年多,也身心體會到現代女性身兼雙職之難。愈是認真對待母職,就愈發為是否應該在兼負繁重工作的同時生養孩子而惆悵。決定了生孩子之後又因不停進修和工作擔負而找不到適合的生育時間。待懷孕了開始擔心高齡產婦可能引起胎兒的種種危險。孩子生下來又不斷要面對如何兼顧沈重的工作壓力和孩子每天成長所需的愛和陪伴。在一日辛勞之後,面對天真活潑的女兒只能勉力扭抱耍樂;遇有連續多日有職責須要遲歸的晚上,看到久待回家的燦爛笑臉,心裏更是歉疚。親情加上現代工作的壓力和競爭確實令人身心俱疲。

  現代家庭中的種種需要和責任,已經非一個「萬能」母親的角色所能一力承擔,父親要全力投入已是無可異議的。更重要的是,整個香港社群包括教會應正視兩性一樣有工作的需要和能力,認真的考慮如何在意識及制度上支援在職的父母,使他們可以在共同分擔家庭大小職務之餘,又可以分享家庭生活的最大樂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